得到皇帝和桑唐两家的支持,石越兴办白水潭学院可说是顺风顺水。地皮、钱财、人手都不是问题。京郊的一片荒地,几个月后变成了大宋读书人最向往的地方。
石越按照现代高等学府的形式组建白水潭书院,自己出任山长(大学校长)。请来沈括、邵雍、二程等担任教授,苏轼等名人也时不时来学院授课。(《论语正义》出版后,苏轼和石越相识于酒楼,一见如故,私交极好。)一时间,那些富家子弟、有功名的士子等纷纷到白水潭学院求学。白水潭学院的招生人数一再突破记录,插班生无法安排宿舍,只好在附近农户家借助。白水潭学院的规模超过太学,附近也开始形成完整配套。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石越和白水潭学院都受到了朝堂中人的密切关注。学院学生因老师理念不同在酒楼大打出手,沦为京都笑谈,皇上与重臣议事时都拿这件事说笑。为了引导学生正确争论,石越在学院设立辩论堂。学生在辩论堂的发言由专人记录,张贴在学院回廊上。口头辩论渐渐发展成文章辩论,石越索性创立了《白水潭学刊》,刊登一些优秀文章。
问题就出在《白水潭学刊》上。
白水潭学院步入正轨后,石越将具体事务交由桑充国打理,自己则请旨成立兵器研究院,由沈括带领一批学生研制火药武器。石越成立了《白水潭学刊》编委会,规定只要有两位编委点头,文章就可以刊发。
在孙觉、程颐两位教授的许可下,《白水潭学刊》刊登了一些批判新法的文章,这下可捅了马蜂窝。王安石在皇上的支持下,以强硬手段推行新法,反对派遭到强力打压,多数人以沉默的方式抗议。这个时候,颇受士林关注的《白水潭学刊》公开发文批判新法,别说王安石父子了,就连神宗皇帝也难以容忍。
石越看到那些文章时,为时已晚,《白水潭学刊》已经摆在了王安石面前。石越赶回学院,命桑充国销毁十三名非议新法的学生的档案,并将这些学生转移。可惜这件事已惊动了皇上。神宗诏命韩维、曾布、邓绾三人共同审理白水潭之案。
这三个人的官职,我实在记不住。韩维出身名门望族,韩氏兄弟都是名人,而他本人是神宗赵顼的老师。韩维对新法执行过程中的一些扰民事项颇有微辞,与石越有私交。曾布是新党的重要人物,此人没有多少主见,唯王安石之命是从,此前为了打探石越对新法的态度,曾到桑府登门拜访,对石越非常欣赏。邓绾也是新党分子,是个实实在在要官不要脸的小人。
由这三个人共同审理《白水潭学刊》沮议新法案,应该说,神宗皇帝是费了心思的。他既不希望新法推行受到影响,又不希望对白水潭学院处罚太重,寒了石越和学子们的心。可惜,世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因为邓绾觊觎御史中丞的职位,急于立功表现自己,这桩并不复杂案子被复杂化,掀起了令所有人都始料不及的巨大波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