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不教,父之过。
《三字经》经典此话出自中国传统经典《三字经》,其含义为:生养子女不给予良好的教育,这是做父亲的过错。古代的人们,就已深刻的认识到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职责。如何教育好子女?让他们明辨是非,知书晓礼,诚实守信等,业已成为每一个父母的心中沉甸甸的“鹅卵石”。众多父母不禁慨叹:“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呀!”
现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似乎在教育子女方面走进了一个误区,过度的重视子女的学习成绩,认为只要学习好就似乎孩子的一切都是好的,忽视子女人格塑造,长此以往,即使他学富五车,对社会也可能是一件“危险品”的存在。
每一个生命体的降生都是一张白纸,而家长则是孩子发展中最先感知和接触的,他们最初的思想,行为多来自父母,所以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这句话自有其理。那么,父母的在最初与孩子的接触中重点就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品格,塑造健全的人格。所以,父母自然要身体力行做好表率。
时至今日,“养不教,父之过”这句话再被提及时,似乎有的家长会觉得过时了,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了,现在我们提倡的是亲子教育,朋友式教育,平等式教育。无论是哪种教育,都不能失其根本,一切是以塑造孩子良好品质为基础。如果丢失了这一重点,那么再新鲜,再花哨的教育都是失败的。
孩子七岁之前,知识的获得,行为的养成,就大环境而言均来自父母,以及所处的环境。这就告诉父母,在七岁之前,要尽可能的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品格,能够懂得宽容别人,学会忍让,懂得道理,喜爱学习……重中之重就是孩子自身的品格塑造。
读书的习惯
孩子的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养成爱读书的习惯,每天的亲子阅读对于增进父母与孩子的情感交流,也能够让孩子从书中的文字里学到很多知识,良好的读书习惯将让孩子受益终身。从教学中的感觉来看,越早养成读书习惯的孩子,在语言表达、阅读理解等方面高于同龄段孩子。
懂礼的习惯
明白事理,对于七岁以前的孩子是需要家长引导的。家长应该通过讲故事,自身行为给孩子做榜样。当孩子遇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时,如果家长不给买,孩子就会哭闹,有的家长看不得孩子哭,就会一心软给孩子买了。殊不知,这样一次看起来不太重要的事情,却会在孩子心中留下印象,以后也会用此法。当遇到孩子哭闹时,明智的家长会采取合理恰当的方式,不会因为孩子的哭闹而答应他的物理要求。
养成的习惯还有很多……因为时间关系,在此不一一赘述。家长可以看一些帮助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书籍来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