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看到了印度裔00后Tanmay Bakshi的故事,7岁“出道”编教程,12岁成为IBM荣誉顾问,至今已有9年教学经验的他,现在只有16岁!

除了在油管上分享如何编程视频,他还是一名自学成才的AI专家,围绕计算机科学,他还是一名演说家、开发者和作家。
年仅16岁的他,几乎把很多人毕生的追求都经历了一遍,而且将这一切都做到了极致。他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天赋异禀的天才,更多的是兴趣驱使他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他的父亲是一名程序员,所以5岁开始他就跟着爸爸学习编程。成为一名youtuber的最初目的也是为了帮助跟他一样大的10万喜欢学习编程的孩子,后来所做的一系列分享都是兴趣推着他往前走。
因为他还小,16岁的人生还可以有迹可循的看到很多细节,兴趣无疑是他成功路上不可或缺的因素。
我已经26岁了,再让自己从16岁重来,他的故事依旧不可能模仿。但是看到他的故事,却让我再次去思考我面对孩子时应该有的态度和观点。

我是一名老师,面对的孩子都是处于和中国完全不同背景下的学生,想要深入的了解她们的文化和习惯自然不是一朝一夕的。
但是如何让一个孩子对中文感兴趣,在她们心里种下一颗中文的种子,便是我目前力所能及的事情。
想起学生Meera,我给她的中文名叫“穆迷”,她看着她的名字神秘兮兮的问我:“老师,’迷’很像一个男孩站在船头,想要跳到海里去。”
当时被她的想象力惊呆了,“迷”可不是还有一种迷失之感嘛,一个从未接触过汉字的孩子能从它的样子感受到它背后的意义,让我觉得又惊又喜。
所以学期末的时候,她跟我说:“老师,以后我想成为一名中文老师,跟你一样教汉语。”我觉得,她心里有一棵中文的种子发芽了。
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大人的引导下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被鼓励着长大,去成为更好的她们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