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话说咱们中国传统文化,啥文化传承最久远?
乙:那可要说多了去了。
甲:先不说别的,就咱俩站这在台上一起台下这给人表演节目的样式,从几千年前就开始有了。
乙:对,当时台子下面呼啦啦的围起来一大帮的人。
甲:各位客官,瞧一瞧,看一看,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
乙:接下来,干啥去了?
甲:我抡上来一块板砖,就要朝你脑袋上砸……
乙:停!住手!你要干啥?
甲:上板砖啊!不上板砖咋能砸脑袋?
乙:我正浑身哆嗦呢,底下突然有人喊了一声“砸场子来了”!
甲:底下一下就乱了,人也全跑了!
乙:我呢?也跑了?
甲:人都散场了。
乙:到底是谁缺德带冒烟喊的,也没找着那人!
甲:所以说,咱们中国人说话,就讲究语言艺术!
乙:这个没毛病!
甲:从古至今都是这样,咱们说话,就得说人家爱听的,不能说那个大白话!
乙:大白话,大白话怎么了?大白话朗朗上口,说来就来!
甲:那不行啊,你说不对了,就找人不爱听啊!
乙:不信!
甲:那咱俩试试?
乙:好!
甲:就比如说,咱们老北京城,六七十年代,街里街坊,见到有年轻的,逢人便夸,都喜欢说姑娘长得漂亮,小伙子长得精神!
乙:这不挺好吗?
甲:这换成白话可就不好听了。
乙:白话咋说的?
甲:这是多大年龄了?二十几了?谈对象没?
乙:变催婚的了。
甲:所以说,大白话好说,人都不爱听!
乙:那可不一定!
甲:就比如说对不说年轻人,说岁数大的,说好听的和白话说起来那就不一样!
乙:说说看?
甲:就比如说,见到年纪轻一点的,喊人家“姐姐”或者“阿姨”,年纪大一点的,喊人家“爷爷”或者“奶奶”,这样听了,不光辈分亲近,人家心里面也爱听!
乙:那我就直接说咋了?
甲:你直接说,上来就喊人家“阿婆”,“阿婶”,听着不光不好听,人家也觉得不亲近。
乙:也是这样。
甲:对领导就更得这样得说了。
乙:拍马屁!这个我在行!今天早上我们领导一进门,感紧的,麻利的对他说,经理好!今天您看起来真年轻!事业爱情双丰收!今年过年回家肯定能挣到一百万!
甲:结果你们领导怒了,上来给你两个大耳帖子。
乙:咋回事?
甲:昨天刚和媳妇打完架,股票账户又了亏一百万!
乙:这提前没做功课,瞧瞧!
甲:还有更好笑的事。
乙:啥事啊?
甲:我说一件事情,就比如说咱们老北京七八十年代,那会老外来咱们北京还是个新鲜事,当时就有个国外的留学生,到了北京,人生地不熟,想找个厕所方便,找了半天,那会不像现在,厕所也不好找,找了半天也没找到。
乙:那他问旁边的人哪?
甲:那会七八十年代,不像现在,到处都是会说洋文的,等于说半个北京城也没有几个大学生,所以他对着周围的人比划了半天,人家也没有一个人明白他的意思。
乙:那咋办?干脆尿裤子了?
甲:那老外他也不会比划呀,他就用手指着一个水龙头,和人来回划拉,人家有的看看这,有的看看那,谁都不知道他到底说的啥。
乙:这语言通用也挺重要啊!
甲:比划到最后,好不容易有一个人好像明白他的意思了,于是便带着那个老外,左转转,右转转,终于来到一个地方!
乙:这次终于找到厕所了?
甲:跑对面马路牙子绿化带上了。
乙:他跑那干嘛去呀!
甲:还是没说清楚,干脆直接就地解决了!
乙:害!
![](https://img.haomeiwen.com/i27728078/ed8940c0da1b5e7d.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