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
曹相国的为官智慧:无为而治总比没事瞎折腾要好

曹相国的为官智慧:无为而治总比没事瞎折腾要好

作者: 文心玉龙 | 来源:发表于2020-10-11 09:57 被阅读0次

某位市委书记,酒量大得惊人,白酒能喝一斤半到两斤不醉,至于红酒、啤酒,那就像个漏斗,一直往下喝好了。不少县委书记、县长什么的,想找他要钱要政策,或是汇报一下一些标新立异的想法时,他总是乐呵呵地请他们喝酒。下属想找机会有所进言,他还是乐呵呵地劝他们喝酒,直到下属喝得烂醉如泥而,最终想要说的话还是没能说出口。在他来说,这种情况已经习以为常。

这事看起来似乎有点不合常理,甚至透着几分古怪。其实这位书记是个聪明人,他很清楚这些下属想说什么想要什么。要钱,没有;要政策,不合法,给不了;至于那些所谓的新思维新思路,纯粹就是劳民伤财瞎折腾。与其听他们满嘴跑火车浪费时间,倒不如先发制人,放下架子,平易近人地请他们吃顿饭,让他们喝醉了把那些小心思都烂在肚子里,早点回家落实市委市政府的既定部署,总比无事生非瞎折腾让老百姓指着脊梁骨骂娘的好。

此举虽然是剑走偏锋,但也不失为一种官场智慧。我猜想这位书记一定读过《史记》里的《曹相国世家》,只因他的做法和西汉孝惠帝时的丞相曹参的做法如出一辙。

平阳侯曹参是沛县人,年轻时跟随汉高祖刘邦起兵反秦,以战功卓著成名。后来高祖封长子刘肥为齐王,任命曹参为齐相国。当时天下刚刚平定,齐悼惠王还年轻,曹参就把齐地的德高望众的耆老和儒生全都召来,向他们请教安抚百姓的办法。但齐地的儒生有好几百人,所说的话各不相同,曹参不知如何取舍。

他听说胶西地方有个盖公,擅长道家黄老学说,是个大大的贤人,于是就致送厚礼把他请来。盖公的治国方略倒也简单,就是没事不要瞎折腾。清静无为,百姓自然安定。曹参茅塞顿开,于是就采用黄老的那一套办法。他任齐相九年,齐国局势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人们盛赞他是个贤明的丞相。

曹参贫贱时,与萧何很要好;做了将相以后,两人却有了隔阂。因为曹参总是跟随冲锋在前,战功赫赫。曹参的功绩有:攻下两个诸侯国,一百二十二个县;活捉王二人、相三人、将军六人。而萧何主要负责的则是后方事务,为部队征征兵、运运粮什么的。然而评功排位次时,汉高祖却偏袒萧何,把他排第一,曹参排第二。曹参心里未免有点不服,由此产生了嫌隙。但在萧何病重将死时,向皇帝推荐的贤才却只有曹参一人。看来,政敌才是最了解自己的人。

曹参接替萧何成为汉朝的相国后,所做的事情与萧何生前毫无变更,完全遵循萧何制定的法令法规。他从各郡的吏员中挑选出那些不善于辞令然而稳重忠厚有德行的人,来担任丞相的属吏;而把那些擅于言辞、一心追求名声的人全部斥退。他自己则跟没事人似的,不分昼夜地狂饮美酒。有些官吏和宾客看他不理政事,便求见他想提一些忠告。而曹参却不由分说地劝客人痛饮美酒,直到喝醉了不能开口谏说才了事。这和上述的那个市委书记的做法一无二致。

汉惠帝见相国整天不理政事,感到很奇怪。就对曹参的儿子中大夫曹窋说,你私下闲谈时问问你父亲,当上了相国,整天饮酒,既不向皇上请示,也不处理政务,怎么能为天下分忧呢?曹窋休假日回家,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装作不经意似地规劝了一下曹参。曹参却勃然大怒,痛打了曹窋二百板子,斥责道,你一个小屁孩懂什么政事。

上朝的时候,惠帝由此责备曹参说:“你为什么要惩治曹窋呢?先前可是我让他去劝你的。”曹参免冠谢罪说:“陛下认为,您的英明神武同高帝相比怎么样?”惠帝说:“我怎么敢同先帝相比啊!”曹参又问:“陛下看我的才能跟萧何比,谁更强一些?”惠帝说:“您好像比不上萧何。”曹参说:“陛下您说得太对了!高帝与萧何一起平定了天下,制定的法令制度已经很明白了。现在陛下只须垂衣拱手,我等只要谨守职责,遵照执行而不违背偏离,不就可以了吗?”惠帝点头称好。

太史公说:曹参担任朝廷的相国,竭力主张清静无为,合乎道家的学说。在百姓遭受了秦朝的残酷统治之后,曹参能无为而治,与民休养生息,这符合百姓的心愿。所以天下人都称颂他的美名。

当时的老百姓作歌称颂道:“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替他,遵守不偏离。施政贵清静,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静,民以宁一。”后世有个成语叫“萧规曹随”,说的就是这一段佳话!

其实,上至一个国家,下至一个乡镇,所有的决策都是有关联性和延续性的。特别是现代的政府,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都有短中长期的各种各样的规划。特别是每一个五年计划,都要组织大量的官员和专家进行广泛调研,集思广益,反复地分析论证修改完善才出台的。其中既要考虑国家、省市的规划,又要切合当地的历史资源、气候环境、文化底蕴以及产业优势,决不是哪一个人一时头脑发热能够决定的。在此后的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特殊的情况需要微调,但大方向大思路是绝不可以随意变更的。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总有一些新贵下车伊始,就哇喇哇喇大发议论,对原有的规划决策肆意臧否。似乎要是不说出个子丑寅卯来,就显示不出他的理论水平和创新能力似的。于是乎,这个也要变更,那个也要修订,甚至于己经上马初见成效的工程也要推倒重来。反正花的都是国家财政的钱,“崽卖爷田不心疼”。本来成建制成体系的规划被他整的乱七八糟,而最后展现在人们眼前只是一些支离破碎的“盆景”。究其原因,就是急工好利、急于求成的政绩观在作祟!

俗话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项伟大的工程往往需要几届领导甚至十几届领导前赴后继锲而不舍的努力。现在常说的两句话“功成不必在我”和“功成必定有我”,体现的就是这样一种正确的心态和正确的政绩观。而决策时“拍脑袋”,表态时“拍胸脯”,失败时“拍大腿”的“三拍”干部是注定要被民众唾弃的。当然,这并不是是说每一名干部都要墨守成规,把既定的规划和决策当成一成不变的教条,毕竟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而是说在改变一项重大决策时,一定要坚持用系统论的观点反复论证,科学研讨,精准决策,决不能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短视错误。否则,就是对国家和人民犯罪。

相关文章

  • 曹相国的为官智慧:无为而治总比没事瞎折腾要好

    某位市委书记,酒量大得惊人,白酒能喝一斤半到两斤不醉,至于红酒、啤酒,那就像个漏斗,一直往下喝好了。不少县委书记、...

  • 没事瞎折腾

    其实在我们短短的一生里(你也可以辩驳漫长的一生),快乐总如白驹过疾。大四毕业那时的疯狂总是挥之不去但又只能是过去。...

  • 曹相国世家

    平阳侯曹参,沛县人。秦朝时曹参做沛县的狱掾,萧何做主吏,那时候他们在县里已经是有名望的官吏了。 后来,曹参追随刘邦...

  • 他当相国不理政事, 整天喝酒, 死了以后被谥为懿侯, 百姓还歌颂

    曹参的儿子曹窋做中大夫。汉惠帝埋怨曹相国不理政事,觉得相国是否看不起自己,于是对曹窋说:"你回家后,试着私下随便问...

  • 《为官的智慧》

    秦末汉初,社会动荡,文臣武士或死于战乱,或死于内部斗争,活下来的不多,活下来又身居高位者为数更少。在这更少的一部分...

  • 从现在开始,总比不开始要好

    文/风妍浅浅 你总说太晚,可总比做不到要好,你总说迟了,可总比没有机会要好,从现在开始,总比不开始要好。 人都是有...

  • 2020日常(23)

    本周,丢下的阅读重新拾起,《大清相国》读完。 大清相国陈廷敬用他的一生悟出为官之道一一 等,等待时机;忍,忍住诋毁...

  • 萧曹俩相国

    汉惠帝即位第二年,年老的相国萧何病重。汉惠帝亲自去探望他,还问他将来谁来接替他合适。 萧何不愿意表示意见,只说:“...

  • 第六课 萧相国世家 曹相国世家

    第六课 萧相国世家 曹相国世家 萧相国世家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以文无害为沛主吏掾。 高祖为布衣时,何数以吏事护...

  • 穷的连时间都不知道怎么利用

    我感觉人忙点是好事,总比每天都没事干,也找不到事做要好,今天我们三个人,一块歇着,各种无聊,没事做,找别人玩吧,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曹相国的为官智慧:无为而治总比没事瞎折腾要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agcp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