芧山,在村西四里地的地方。是我们少年时代嬉戏、玩耍的天堂。承载了多少,我和小伙件们的欢乐时光。
山不大,却留传下许多美丽的传说,令人神往。山中间耸立一巨大的石柱,村里老人说,很久以前,石台上曾驻足凤凰。因此,人们尊称此台为凤凰台,期盼凤凰再次光临台上。
山南边不远,就是后周皇帝柴荣的故乡。传说他曾推车经过此台,车辙印至今还留在台中央。
美丽的传说令人神往,我们小小的心早已飞到台上,想看看凤凰在哪儿立足,柴王爷的车辙印是否还是当初的模样。
一个星期天的上午,我和小伙伴来到凤凰台下,二话不说,顺着凹凸不平的石缝儿先后攀登而上。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若是被父母撞见,小小的屁股上,准得狠狠地挨上几巴掌。上到约两米高,我望着陡峭的石缝儿,再也没了胆量。只好眼巴巴地望着小伙伴们向上,向上。
过了好久,几个小伙伴终于登顶,他们在台上潇洒地四下张望,我在底下大声问:“有车辙印吗?在哪边落过凤凰?”他们失望地大声回答说:“啥也没有,只有一个木桩。”后来听人说,木桩是附近机场用来给训练的飞机指引方向,
美丽的传说很美好,却与小伙伴们看到的大不一样。
东山有一汪清泉,水清冽,源流长。公社组织社员清挖和修建,“幸福泉”从此名声扬。尺二的铁龙喷泉水,灌溉良田造福一方。水泵旁的水池,深三米余,长宽少说得一丈。池不大,却是我们玩耍的天堂。
烈烈夏日的中午,背着书包佯装上学堂。父母万万想不到,我们偷偷相约去往了芧山的方向。
池里的水,清澈透亮,激起了想跳下去的强烈欲望。可我'们都是旱鸭子,不敢随意张狂。幸好新结识的一个同学水性好,他承诺为我们保驾护航。听了他介绍的洑水要领,两个胆大的小伙伴到水里去逞强。结果洑水要领全忘光,剩下的只有脚乱手忙,身体往下沉,清水进口腔,“咕噜”“咕噜”犹如灌酒瓶一样。识水性的那个同学见状,敏捷地跳下水,从背后一个个把他们抱到池上。他对我们讲:救落水者,要从背后抱往或抓住他的头发去往安全的地方。万不可从前面去救,那样,他会抓住你一块去见阎王。听了他的讲解,我们都向他投去崇拜的目光。
为了避免此类危险的情况再此发生,水性好的同学寻得一法,可保学洑水者安然无恙。他用一细绳,分别捆在我们腋下做保障,等学洑水者将要“灌酒瓶”时,他手一提,立时险去呈祥。伙伴们戏水的本领快速增长,也学会了变换花样。“狗刨”、“立洑”、“仰洑”,都模仿得很像一个深谙水性的内行。他还教我们钻水池底抓石子儿,用来锻练胆量。后来,在人生的路上,对于艰难,小伙伴们都能坦然面对,是不是深受当时戏水和登凤凰台的影响?
一天又一天,天天都一样。我们的心都留在了茅山,却把学习的事情,抛到了九霄云外,忘个精光。
有好几次,我们在水的世界徜徉,忘了时间,忘了课堂。等到估摸时间不早,就赶紧穿衣蹬鞋,去往学校的方向。走在半道上,蓦然听到学校预备上课的钟声响,我们撒丫子狂奔,恨不得腋下生出一对翅膀,一下飞到课堂自己的座位上。腋下没能生出翅膀,后果可以想象。罚站在教室外,心却还在水池中游荡。
美好的时光,已成过往。芧山,也变换了形象。清澈的泉水,不见了踪影。令人神往的水池,也不知去向。砌它的石块,早已被人们拉光。山上满目疮痍,只有凤凰台,依然耸立,依然令人仰望。虽说芧山不再风光,但它带给我们的快乐和美好,却深深地留在了我的心上。任何时候,也不会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