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欧洲中世纪的大幕就此拉开。在这个时期,欧洲大陆特别是西欧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能够占据主导地位,统一相对短暂,而封建割据带来的则是频繁的战争。但最为显著的一个特征是,天主教对人民思想的禁锢,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所以中世纪这个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在历史上另有一个名字,即所谓“黑暗时代”。11世纪以后,随着经济的复苏与发展、城市的兴起与生活水平的提高,欧洲大陆上的人们逐渐改变了以往对现实生活的悲观绝望态度,开始追求世俗人生的乐趣,并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这一思潮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发展在14世纪的意大利首先兴起,突出表现为对所谓以古希腊为师,对天主教文化的反抗以及对个性的张扬。
但对于被海峡隔开的不列颠岛来说,文艺复兴的“春风”到达的时间相对较晚,基本上已经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后期,即16世纪和17世纪,对应的英王统治时期则是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末期和詹姆士一世统治时期。而这个阶段,即16世纪80年代至17世纪20年代,正好是英国戏剧最活跃且取得的艺术成就最高的时期。这一时间最活跃的几位戏剧家,克里斯托弗·马洛和威廉·莎士比亚都出生于1564年,本·琼森则稍晚9年后出生。他们在戏剧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标志着英国文艺复兴走向全面兴盛直至高潮。
由伦敦大学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系教授海伦·海克特完成的《英国文艺复兴戏剧简史》一书,深入浅出地解剖了英国文艺复兴戏剧的来龙去脉,对马洛、莎士比亚、琼森三人在英国戏剧史上所做出的卓越贡献给予了恰如其分的评价。此外,海伦·海克特还巧妙地将英国文艺复兴戏剧的根源追溯到中世纪的神秘剧和道德剧传统,对城市喜剧、家庭悲剧和悲喜剧以及男童演员、女性表演者和女性戏剧家都进行了介绍与回顾。而这一切,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带来的诸方面的深刻变化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之所以英国的文艺复兴和戏剧发展高潮在这一时期出现,既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也与不列颠岛内宗教的反复有密切关系。发生于1450年至1485年期间“玫瑰战争”以兰开斯特家族的亨利七世与约克的伊丽莎白联姻为结束,标志着法国金雀花王朝在英格兰统治的结束,以及都铎王朝统治的开始。都铎王朝时,英格兰也开始迎来文艺复兴时代,经济、文化进入繁荣阶段,人文思想开始兴起,对玫瑰战争以及金雀花王朝诸多英王及贵族的历史命运都有思考,反映在戏剧舞台上,则有莎士比亚的历史剧系列《亨利六世》《理查三世》《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亨利五世》等,同时在其四大悲剧里的《李尔王》《麦克白》中也有所反映。
另一方面,这一历史时期英国戏剧高潮到来,也与稍早此前欧洲大陆上对天主教的不满与反抗,新教的兴起有莫大关系。16世纪30年代,亨利八世与罗马教廷决裂。宗教上的矛盾与反复,反映在文学上,则是赞美诗的兴起——因为它是受官方支持的。戏剧也由此迎来了自己的繁荣发展时期。同时,宗教改革对于人们思想上的震撼力度尤其比较大——个体如何看待他们自己以及他们同其他人及上帝的关系。比如,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哈姆雷特》中,在主角哈姆雷特的身上,既有人文主义思想的闪光,也有较浓厚的与人文主义精神相违背的情绪——并没有那么简单,而是一个相对复杂的个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