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画家,中国的画家,要画风景画,画出祖国的美,你会把目光凝固在什么地方?
据说,这里是画家的心灵牧场,精神源泉。
张大千、吴作人、董希文、吴冠中、潘世勋、李焕民、徐匡、詹建俊,直到80年代的陈丹青和吴长江,都画过这个地方。
灿烂的阳光,洁白的云朵。
纯净的天空,稀薄的空气。
连绵的雪山,安静的湖泊。
这里离天最近。
天蓝得纯而又纯,捧一把蓝天就可以洗脸。
这里是千山之巅,万水之源。
有着传统的文化信仰。
这里是西藏。
赵瀛洲,中国第三代油画家。知名画家冯法祀,是他的恩师。
而冯法祀是徐悲鸿的弟子。
赵瀛洲成名较早,30年前,就在美国匹兹堡举办油画展。
1986年,他的油画《郑和下西洋》,在国际上曾名动一时。
1988年,他的北京门楼系列,在中央电视台,以专题形式与全国观众见面。
1995年,他的油画作品,出现在中国早期的书画拍卖市场。与徐悲鸿、吴作人、吴冠中、朱德群、陈逸飞等人的作品并列,并拍出高价。
之后,有10年,他淡出油画界。这十年,他去了哪里?做了什么?
是的,他去了西藏。
10年后,有了赵瀛洲的雪域风情油车系列。
今天,我们选登《艺术市场》早年的一篇文章,是赏析这组油画作品的。
原标题,发现·塑造·热爱——赏析赵瀛洲的写实油画。作者赵清超
瀛洲是油画的“传承者”,更是在油画世界里不停的耕耘的“行者”。
说赵瀛洲是一名“行者”,至少有两层含义。
一层是 , 几十年来他在油画领域里不停地“思想”,他的淳朴、善良、睿智、宽阔的思想情感,通过绘画语言展现淋漓尽致。
另一层是,他关注生存的当下和生活的时代,从细微处入手,把生活中的客观美,用他的作品展现出艺术之美。
几十年来始终乐此不疲,陶醉在艺术的殿堂里。
瀛洲的油画,给人们的第一感觉是极致的艺术冲击力。我们往往会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而后则会在自己的灵魂深处回荡着一个坚强的充满神秘色彩的声音——“美”无处不在。
追寻着赵瀛洲艺术的脚步,我们从他的作品里熟悉了老北京的胡同,胡同里那些有着诉说不完的门楼和门楼里面老北京人的情感阅历。
江南水乡的温婉之美、小桥流水的风花雪月是他笔下的梦里“桃园”。关东山的豪放、英武和彪悍是赵瀛洲的骨髓和血液里流淌的“原浆”,是艺术的,更是生命的体验。
也许是赫图阿拉城堡的根脉,让他有着狼的灵性、虎的勇敢、羊的温顺。他要寻找的根源是生命的源泉,艺术的魂魄。
于是,我们在读了《北京门楼》《江南水乡》《关东风情》等等一系列的艺术珍品之后,赵瀛洲给了我们一个当今浮躁社会的“清醒剂”——“雪域风情”系列诞生了。
也许在他还不曾踏上雪域高原的时候,他的“雪域之梦”就无数次地呈现地闯进他的精神世界。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也许是赵瀛洲的“雪域风情”系列完美了普通人对那片神奇土地和神圣名族风情的追求和梦幻。
一匹飘逸俊朗的白马在圣湖拉昂错边水岸上起舞飞旋;
拉昂错,湛蓝湛蓝的湖水仿佛是天上的神水,蕴藏着美丽纯洁的爱的传说,湖水的波浪舒缓地挽起湖边的草地,那是爱的芳草地;
远处“神山”冈仁波齐山峰被誉为东方的金字塔,即是“财富的象征”,又是“权力的玉玺”,雪域高原独有的、生命的、希望的蓝色天空笼罩着大地,抚慰着人的心灵⋯⋯
这里就是“天堂”。因为,这里只能是天堂。天下人,谁不想一生都在天堂里行走?
那幅《生生不息》是赵瀛洲“雪域风情”系列画的具象表现,他画的是人的背影、马的背影和牦牛的背影。远山在前方昭示着我们。它给我们带来了充沛的想象空间——理想的空间、梦的空间。
雪山、雪地、雪的洁白,折射出雪域人心灵的醇厚、苍生和自由。置身于这样的情景氛围之中,除了心灵的震撼,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感受是无言的神圣和纯洁以及心灵的涤荡和遐思⋯⋯这就是鲜活生命气息的现代写实油画给我们带来的意想与具象。
赵瀛洲是低调的。他从来不炒作自己,也不让别人炒作。他说,重要的是一个画家要有“良心”,要有艺术的“良心”。对一个画家来讲,品格高于艺术。而艺术则是画家个人品格的写真。
赵瀛洲从生活中走来,又回到生活中去。他用写实的艺术笔法歌颂生活、表现生活、渲染生活。一路走来,他制造了美,他更创造了大美。
有句话叫做“大美无痕”“大爱无边”,赵瀛洲创造了大美。美始终在他心灵的天堂里行走着。也许这就是真实的赵瀛洲,写实油画作品给我们的启迪。也许,正是这些作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慰藉、关怀和温暖⋯⋯
赵瀛洲,一个发现美并塑造美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