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了半个世纪的门楼,被称为赵门楼,赵瀛洲之老北京人的岁月钩沉│张永敏谈中国油画名家
文│李东升
走访中国油画名家赵瀛洲,倍感压力。好在身边有恩师张永敏相陪。走进画室之前,也做了一些功课。通常意义上讲,赵瀛洲是中国第三代油画家,师从当代油画泰斗冯法祀,而冯法祀是徐悲鸿的大弟子,那么采访赵瀛洲,便可轻松了解三代油画家的发展轨迹。

恩师张永敏是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的主席助理,他跟画家赵瀛洲是十多年的朋友。他推介说,90年代初,赵瀛洲的油画作品,就同徐悲鸿、吴作人、吴冠中、陈逸飞的作品并列出现在国际市场上,称他为第三代中国油画家中的杰出代表,应该不为错。

赵瀛洲生于1943年,今年75岁,精神矍铄,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小出很多。两人见面握手,他叫我小老弟,态度谦和,一点大画家的架子也没有。我两次走进他的画室,每次交谈数小时,之后回到山西后,还经常接到他打来的电话。

恩师张永敏,喜欢用全球的大视角,历史的纵视角,看中国的艺术。油画是欧洲传到中国的绘画技术,讲究的是客观的真实,而中国的传统却以主观的写意为主。他认为,当代西方油画中,也或多或少地引入了中国的写意精神,而中国的油画也为欧洲的写实造型所影响。

赵瀛洲之油画作品,之所以被称之为“很中国”的油画,就是在欧洲写实油画的传承上,融入了中国文化的写意精神。特别是中国绘画中的笔墨精神,在赵瀛洲的油画创作中,表现的最为明显。

我同意恩师张永敏的说法。采访的主题,也由中国绘画的传承切入。在赵瀛洲老师的娓娓而谈中,我眼前,出现了一个年轻人。1964年,这位来自丹东的年轻人,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

当时的中央戏剧学院,坐落在北京西城区东北部的棉花胡同。属于典型的老北京四合院。我们说“家国天下”。中国人以“家”立国,讲究“家”的文化,四合院是老北京人“家”文化下的“院子”文化。

张永敏戏说赵瀛洲,不只跟老北京的“门楼”有缘,更与老北京的“老胡同”有缘。老北京不只有蜚声中外的八大胡同,也有数以千计的小胡同,比如嘎嘎胡同、胰子胡同、闷葫芦罐胡同、取灯胡同、蚂螂胡同、雨儿胡同、土儿胡同、香儿胡同等等。

“嘎嘎”指的是陀螺,“胰子”指的是肥皂,“取灯”指的是火柴,“蚂螂”指的是蜻蜓,用老北京人生活中物件俗语起名,或取其形状,或取其意思,这样的名字,背后是老北京人的生活。往大的说,这就是老北京的文化。

还真是这样。赵瀛洲当年一脚踏进棉花胡同,就迷上了老北京的胡同文化,从此画了半个世纪的老北京门楼。作为美术系的学生,写生是少不了的,同学们选择风景优美的北京郊外写生,赵瀛洲买不起公共车票,选择就近画“门楼”,这一画就是50余年。

张永敏说封建时代,四合院建制,包括院落屋舍,院子与门楼的大小、样式都有特定的规制。不能随便逾越。一些北京老宅院门前至今还保存着“上、下马石”、大门两侧还装配造型精美的“抱鼓石”,以及影壁、老槐树等景观。

所谓门楼就是胡同与四合院的门脸,又叫牌楼。皇帝时代,瞄一眼大户人家门楼,就知道这家人的官品与地位。这是老北京人身份和地位的标志。四合院门楼均坐北朝南的位置。多建在院东南角。通常是按我国古代风水学的测试而建。以示吉利。其样式、规格也与主人的身份相吻合。

赵瀛洲说,老师冯法祀见到赵瀛洲画的门楼,大加赞赏,鼓励他专门画门楼。冯法祀老师说,意大利有威尼斯水城,北京有四合院门楼,这是民族的标志。是世界上最好的风景。以戏剧学院向外辐射,这样的门楼很多,你可以挨个儿去画。

一名话点醒了赵瀛洲,在恩师的指点启发下,开启了赵瀛洲的“门楼”情缘。每到傍晚,赵瀛洲背着画夹走街串巷,不断穿梭于老北京的大小胡同,寻找大大小小造型各异的四合院门楼。他着迷于老北京的生活,着迷于老北京门楼文化。时间一长,同学就给他起了绰号:“赵门楼”。

别人上4年、5年大学,赵瀛洲老师却上了7年。张永敏插话说,那是受时代的影响。当时除了上文化课之外,还要参加社会实践。赵瀛洲说,幸亏是这7年,他有机会与老师冯法祀一同参加社会实践,一同画宣传画,之余就是在冯老的指导下,画门楼了。

得到冯法祀的悉心指导,赵瀛洲的绘画,更加勤奋了。一幅画,他从不同的角度,注入不同的思想,反复地练习,细心地揣摩,以至于废寝忘食。中央戏剧学院毕业那年,文化部组织了一个时尚画展,赵瀛洲的画作《岁月沧桑》获得了一等奖。

很多大媒体,包括中央电视台都做了重点报道,他画的那处“门楼”,因画而红,他本人“赵门楼”的名声也更响了。今天,在赵瀛洲的画室里,我们有幸近距离地观看了这幅名画,据说之后有很多人,排着队出数百万的高价购买,赵瀛洲都不卖。

之后,赵瀛洲的绘画生涯中,又增添了四个绘画系列。他的西藏风景画,他画的马都非常知名,以百万拍卖价售出的画不在少数,但他并没有放弃对门楼画的痴迷。在一些大型会展上,他的“门楼画”仍然是关注点,受到中外参观者、收藏家的赞誉,并被收藏;

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是我国对外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窗口。宣传推广中国知名画家与作品,是恩师张永敏的职责所在。他认为赵瀛洲老师画的是“门楼”,但也不是“门楼”,他画的是老北京的历史,老北京的文化,和老北京人的生活。

赵瀛洲的“门楼画”,给人一种历史的深寂感,用他独特的具有“中国笔墨”精神的微妙语言,诉说着他的哲思和情感。其中,能体会到传统与现代矛盾的融合,具象与抽象的对立并存,引你进入他的艺术世界。

当代中国国力强盛,中国油画呈多元发展,赵瀛洲坚守写实油画的阵地,同时在他油画中,融合了中国的诸多元素,保持高度的独立画风。在中国当代画坛乃至国际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我们走访他,旨在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体会第三代油画家的坚守与精神,我们真诚地向他表示敬意,向他点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