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论语·子罕篇》(25—31章)

读《论语·子罕篇》(25—31章)

作者: 菊花叶子 | 来源:发表于2024-07-28 18:47 被阅读0次

    今天继续学习《论语·子罕第九》的第25章至31章,学习之后,做以下的总结。

    (25章) 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译文:孔子说:“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此章节在《学而》篇第8章出现过。

    解读:交友需谨慎,要交那些能让你进步的朋友。不诚实,不守信义的人要远离。人不怕犯错误,就怕不及时改正。

    (26章)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三军:12500为一军,三军包括大国所有的军队。此处形容人数之多。

    2、匹夫:平民百姓,主要指男子。

    译文:孔子说:“一国的军队可以使它主帅,但匹夫却不可以使他动摇自己的意志”

    解读:军队的主帅可以夺,但是人的意志不可以夺,因为军队谁然人多势众,但如果人心不齐,纪律松散,其主帅就可能被敌方抓走,而主帅一旦被抓,整个军队就会全面崩溃。匹夫虽然只有一个人,但是只要他的意志坚强,那就任凭谁都没有办法使他改变。做人应该有骨气有尊严,不能蝇营狗苟地活着,不能为了锦衣玉食而放弃自己高贵的尊严。

    (27章)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译文:孔子说穿着破旧的丝棉袍子和穿着求皮大衣的人站在一起却并不觉得羞耻的大概只有仲由吧。这正如《诗经》上所说的:“不嫉妒,不贪求。用到哪里不好?子路听后终身背诵这首诗。孔子说:“只做到这样,怎么能说够好了呢?”

    解读:孔子认为能够做到不嫉妒、不贪婪,不失为一种难得的生活态度。但又不足以心安理得。表明孔子希望子路不要只满足于目前已经达到的水平,还要有更高远的志向,成就一番大的事业。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有的人在富人面前往往自惭形秽。与子路的这种“不忮不求”的健康心理相比,相去甚远。

    (28章)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孔子说:“天气寒冷了,然后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落的。”

    解读:身临危难,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如何。著名的宋代宰相文天祥平时是一个风流才子,但在国家危难的时刻,他却表现出了令人敬佩的浩然正气。不仅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正气歌》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著名诗句,而且还以身殉国,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和平的年代,我们仍然要像松柏那样,历练高贵的品质,培养自己高尚凛然的气节操守。

    (29章)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孔子说:“明智的人不被迷惑,仁德的人没有忧虑,勇敢的人无所畏惧。”

    解读:仁德的人不感到忧虑,勇敢的人应该以仁德要求自己,并且以智慧作为指导,因为符合礼仪的勇才是真正的勇,才能真正做到无所畏惧。我们的人生肯定是不尽如意,生活也不可能事事完美。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我们只有努力修养仁德,透彻理解人生,按照仁德的要求,利用大智大勇来解除我们内心的束缚和生活中的苦痛。

    (30章)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未可与权。”

    译文:孔子说:“可以在一起学习的人未必可以一同取得成就。可以一同取得成就的人,未必可以一起有所建树,可以有共同的见识的人,未必可以共同享有权势。”

    解读:同学之间能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但是每个人的志向并不相同,所以,要想共同取得成就就必然很难。就是说人们在一起学习容易,但是能志同道合就十分困难,即便能达成共识,也未必能够步调一致地同时进步。所以在共同有所建树方面又显得困难重重。人和人的追求有所不同,其内心的想法必然有差异,即便是好朋友,也不能避免为了权势、利益而分道扬镳。

    (31章)“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 ”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译文:唐棣的花,翩翩摇摆,哪里是我不思念,是家住的太遥远。孔子说:“还是没有去想念,如果想念的话,哪有什么遥远之说呢?”

    解读:孔子四处游说诸侯。要求他们节制自己的行为,恢复周礼并重新统一中中国,以期达到天下大同的目的。在孔子的眼中,推行仁德是一项重大的使命,但只要志向坚定,心理距离就会感觉很近。如果各国君主都能立志推行仁道,那么恢复周礼就指日可待。

    《论语·子罕第九》总计31章,今天就读完了,希望在与大家共读之后,有所收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论语·子罕篇》(25—31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ajvh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