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简书电影
听从内心,无问西东

听从内心,无问西东

作者: 朕要揭房上瓦 | 来源:发表于2018-01-21 17:45 被阅读152次
    无问西东

    看《无问东西》,我是哭着走出电影院的。在电影的后半程我就一直在流泪,汗水裹着泪水湿了整个脸颊,我用衣袖擦去,接着却又哭湿了,几度差点嚎哭起来,但毕竟这里是电影院,自己忍了下来。出了电影院,仍然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一路走一路流泪。直到现在写这些字,眼眶仍然泪水盈盈。

    是故事很感人么?不是。那是什么让我泪流不止。是剧中人物的那份精神触动了我的内心。这大半年来,我每天都处于极度的痛苦中,我感觉到我的头脑被禁锢在很多思想的枷锁中,就像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房间中,我分不清东西南北,却让黑暗来左右我的选择。我向它宣战,向它呐喊。想要打破它,摆脱它的奴役,然而到现在仍然被禁锢中。所以当我看到电影中那些人物听从自己的内心,毅然决然的去拼搏、去战斗、去爱的时候,带给我极大的冲击:我要如何打破这枷锁,我这一生又要追求什么,又期待怎样的生活。

    然而我不知道,所以我痛苦,我困惑,我迷茫,我愤怒!

    我把这精神归纳为这十六个字:对己真实,待人真诚,听从内心,无问西东。

    电影讲述了四个不同时空中几位年轻人的选择和命运。

    1920年代:吴岭澜是一名清华大学的学生,一次考试结果出来后,他的实科(理科)属于不列(应该是不及格),文科全部满分。老师问他为什么不转文科,他回答:最好的学生都会选择读实科,他并不想转到文科去。吴岭澜此时困于学业选择,为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不知道是该学习先进的理科知识还是更注重内心的古典文学。

    吴岭澜

    1940年左右:西南联大学生沈光耀在昆明学习,陈纳德将军来学校选飞行员。沈光耀以优异的身体素质成功入选,然而他母亲闻讯千里迢迢赶来说服儿子不要去当兵。沈光耀出自名门望族,乃天之骄子,家族对他寄予厚望。亲情的羁绊、家族的使命、时代的召唤、国家的迫切需求,他深陷于这些矛盾中。面对这种情形,是去还是不去。

    1960年代:陈鹏成绩拔尖,人品正直,对同学王敏佳一往情深。王敏佳则是温柔大方,美丽漂亮,但也嫉恶如仇,爱慕虚荣。李想是王敏佳医院的一名医生。他们三个是发小,陈鹏和李想都爱慕着王敏佳。王敏佳的高中老师许老师经常被其妻子打骂,王敏佳与李想便写信声讨许老师的妻子,却被其发现,进而众人发现王敏佳捏造的与毛主席合影一事,又被许老师的妻子污蔑为小三。王敏佳被大家批斗,辱骂,甚至殴打,被众人差点打死。李想为了支边的理想,与王敏佳划清了界限。面对这种情形,陈鹏是继续爱着王敏佳还是任其自生自灭?

    陈鹏 王敏佳

    2010年代:张果果做广告策划找到了四胞胎一家人,这一家人也指望着张果果通过这次广告帮助他们家庭。但张果果被卷入上司的争斗中,营销方案未通过,张果果背了黑锅,而且无法践行对这一家人的承诺。之后,上司A试图拉拢张果果,让其提供上司B的把柄。面对这种情形,对四胞胎一家是帮还是不帮,是出卖上司B还是坚守道义?

    张果果

    以上描述的是四个故事的前半部分。

    如果你是剧中人,会怎样选择?

    我想大部分人是这样选择的:

    你是吴岭澜:选理科好找工作,牛叉的人都选理科,我也选理科。

    你是沈光耀:自己去当兵很可能牺牲,实在对不起父母,而且少我一个不少,多我一个不多,所以不去当兵了。

    你是陈鹏和李想:为了自己前途着想,尽量和王敏佳撇清关系。(剧中李想就是和王敏佳撇清关系的)

    你是张果果:这四胞胎一家要是赖上我就惨了,还是远离他们。上司B曾经让我背了黑锅,我也要报复他。

    这四个选择我们一眼就能看出人性的丑恶面和自私面,也能意识到有问题,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做了太多这样的选择,然而却没有意识到,认为是理所当然,认为是合情合理。比如考大学选学科,大部分人都选择未来就业好的,工资高的。自己到底想学什么,自己并不知道。

    剧中人物的选择:

    吴岭澜:1924年泰戈尔访华,演讲的主题是“对自己真诚”,这次演讲促成了吴岭澜心态的转变,转学文科,后来成为清华大学的一位教授。

    沈光耀:他说:这个世界缺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从心底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于是他坚定的成为了一名飞行员,经常从飞机上向地下的贫苦儿童投送食物。在那个战争动乱的年代,给了这群孩子活下去的希望。最后沈光耀在一次空战中,与敌军战舰同归于尽。

    陈鹏:爱她的陈鹏没有放弃,在以为王敏佳死了以后,他挖了一个大坑,他在大雨里痛哭流涕,也许感动了上天,王敏佳睁开了双眼。陈鹏带着王敏佳回到了他生长的村子,相信她,爱护她,给王敏佳活下去的希望和力量。最终王敏佳从深渊中爬了出来,追寻陈鹏的脚步。

    张果果:张果果为四胞胎一家人租了住房并付了三年的房租,为他们找了份工作,可以满足大人的开销,为这个四胞胎家庭送去温暖和关怀。他拒绝的上司A的要求,没有去报复上司B。

    电影通过这四段时空表达了刚才所说的精神:对己真实,待人真诚,听从内心,无问西东。他们勇敢去追求,去爱,去关怀,去听从自己的内心。

    我们为什么不能听从内心,无问西东?

    现在我们从电影中跳出来,反省一下我们自己,我们为什么不能听从自己的内心,对己真实,无问西东?

    这个社会浮躁和空虚,每个人都在为成功、金钱、名声而努力,我们被这些虚妄的名词推着走,被这些虚妄蒙蔽的双眼,让自己的欲望不断膨胀,无法找寻自己的内心。

    很多人发现自己的幸福度很低,曾经儿童时代,会为获得一本想要的书高兴很久,而如今再难有让自己欣喜若狂的事情了。曾经什么都没有,却活的很开心,而如今的生活已经很富足,却缺失了最重要的幸福感。这究竟是为什么?

    爷爷经常和我说:50年代那三年自然灾害,饿死了很多人,树皮、草根都被吃光了,而如今的生活吃穿不愁,你们应该珍惜眼下的生活。对于爷爷来说,如今的生活已经非常满足。

    最近《极地》纪录片播出了(纪录片《第三极》和《极地》讲述的是西藏人民的生活和信仰),剧中的藏人因实现一个简单的愿望就非常满足。

    所以决定幸福度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期望,满足自己的期望则能获得幸福感。如今的我们被那些虚妄控制,将我们的期望设定的越来越高。比如没房子的要买房子;有房子的要换更大的房子;孩子要上最好的学校;自己要挣更多的钱;要买更好的车等等。我们被这些虚妄牵着走,而实现这些高目标的虚妄又是多么的难。所以能获得幸福度已经是一种奢望。我们困于虚妄而无法自拔。

    电影中沈光耀的母亲说了这些话非常赞:

    当初你离家千里,来到这个地方读书,你父亲和我都没有反对过,因为是我们想你,能享受到人生的乐趣,比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比如同你喜欢的女孩子结婚生子。注意不是给我增添子孙,而是你自己,能够享受为人父母的乐趣,你一生所要追求的功名利禄,没有什么是你的祖上没经历过的,那些只不过是人生的幻光。

    是的,那些追求的功名利禄都是虚妄,都是幻光,都是蒙蔽双眼和内心的黑布。

    如何去做

    我现在也被这些虚妄迷惑,那我们该怎样做,又该去追求怎样的生活?

    那就是践行这十六个字:对己真实,待人真诚,听从内心,无问西东。这话总结起来简单,说起来也简单,但是践行起来是如此的难。但如能践行这四句,应该就是我们想要的生活。

    最后送给大家和自己一段话,也是电影中的最后旁白。

    看到和听到的,经常会令你们沮丧,世俗是这样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它们的念头来。可是如果有机会提前了解了你们的人生,知道青春也不过只是这些日子,不知你们是否还是在意那些世俗希望你们在意的事情,比如占有多少,才更荣耀,拥有什么,才能被爱。

    等你们长大,你们因绿芽冒出土地而喜悦,会对初升的朝阳欢呼跳跃,也会给别人善意和温暖,但是却会在赞美别的生命的同时,常常、甚至永远地忘了自己的珍贵。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无问西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听从内心,无问西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akqa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