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说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运动谁最具有影响力,以秦国的商鞅变法推行最彻底、实际影响最大。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主要是分两次颁行的。
公元前356年,第一次颁布变法令,以厉行法治,强化君主集权为主要内容。变法令规定:编制户籍,在百姓中实行什伍连坐。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强制拆散家长制的大家庭。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为保证上述法令的顺利执行,还特别采取了焚烧儒家经典、禁止私门请托的措施。
公元前350年,在商鞅主持下又颁布了第二次变法令。这次变法在第一次变法的基础上更着重于新制度的建设。
其主要内容包括:废井田,开阡陌。普遍推行县制,其官员受君主任免,集权于朝廷。统一度量衡,以便利收税与商业经营。将都城由雍(今陕西凤翔)迁至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为东向扩张进行准备。另外,还革除国内残留的戎狄风俗,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
商鞅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秦孝公死后,商鞅被车裂。但他的新法在秦国已深入人心。
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大成,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运动,是秦国富兵强的重要原因,奠定了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基础。。此外,秦代实行的许多制度是在变法时创建的,两者的前后源流关系清晰可见。
商鞅所着力建立的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成为即将出现的大一统专制政体的社会基础。商鞅所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虽然与战国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趋势相违背,但却成为以后历代王朝的基本国策。
商鞅废除井田制,建立新的授田制度,虽然原则上仍为土地国有,但由于农民可以长期占有土地以及国家直接管理基层土地存在困难,实际上大大助长了土地私有化的趋势,为以后土地兼并、贫富不均社会问题的产生埋下了伏笔。总之,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是非常深远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