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车记

作者: 一未_ccd2 | 来源:发表于2019-03-25 10:33 被阅读14次

    考场地时,我的考试用车是9005,很慢很慢,等得心焦。在候车亭里,看着有的车爬坡爬着爬着就下来了,那悬着的心也立刻从高空落下来;然后随着又一部车的爬坡开始往上悬,一直悬到嗓子眼。倘若这辆车顺利爬过去,我也长长的舒口气。
      终于,我的9005来了。上了车,想调一下座背,那旋转按钮怎么也拧不动。踩一下离合器,非常重,每踩一下需要花不少的力气。脑子里只剩下师傅所说的那句“离合器一定要慢抬”。爬着爬着,车子走到了定点位置,赶紧刹车离合器一起踩到底,慢抬离合器听发动机的声音,我是一点也听不出个变化。只得用了最笨的办法,抬一点点离合器,当转速表指针从10下滑到5、6之间,松一点点刹车,车还不动,再松一点点离合器和刹车,车子顿了一下终于过去。我的手心里全是汗。心里想着接下来的侧方停车没那么担心了。
      谁知在侧方停车那儿,出了个令我心惊肉跳的事。在倒车过程中,快倒到往日4号杆与车把手一条线的位置了我还没看到3号杆。我感到不妙,反光镜出了问题。赶紧踩下离合器和刹车,给师傅打电话,师傅询问从反光镜里看到什么,我答只看见前把手。他说将反光镜往上推,我按师傅的话去做,果然看见杆了。可问题又来了,3、4号杆同时出现在反光镜里,我该对哪个杆呀?这真是进也不是,退也不是。犹豫了几秒,我心想:接下去的点都不要对那么准了,凭感觉走;准备补考。
      我战战惊惊,如履薄冰,走完全程;居然合格了。这真是碰运气。

    练习上路,出了许多差错。不是跑方向就是挂错档;不是速度掌握不好就是油门当刹车;不是方向盘抓得太紧就是乱打方向。好不容易挂好档了又控油。真是无可救药。
    心里很着急。更着急的是师傅比我还急:练吧练得最多,讲吧讲得最细,指导吧指导得最多;怎么我这个学生就是不上道呢?
    每次坐师傅的车去,师傅就让我练上一把,反复多次。自我感觉是越来越好。师傅也说,没有意外应该考试能通过。
      终于到了路考这一天。我是第8个。感觉着这个号还蛮吉利的。谁知接下来的情况真是所料不及。第一个考的人还算顺利。接下来的几个几乎人人补考。我前面的第7号,第一把 遇着红灯,不减档反而加档;起步时又忘了挂一档,考官一拉方向盘,靠边重来。第二把,看得出她很紧张,但总算顺利靠边了。旁边的陪考教练推我下车,准备考试。我开了门绕到车前,7号考生还没下,大约是考官在问她问题。我安慰自己不要心慌。我觉得自己挺沉着的,可才加至三档就被终止考试,说我三档挂五档了,并且方向打得太快。重来。方向注意了,到了三档没挂上去。考官说,没练咯?不练就来考?下次再来!我居然说的是“谢谢”,大约太紧张,忘了骂人。运气不是一般的差。下了车我还在想,是离合器没有踩到底?油门速度没跟上?我都感觉不到我错了。这真是不一般的迟钝啊!

    回来了,我跟我自己过不去。
      我把这件事纠结在心里,觉得很难过。虽说练得不好,可花的时间、精力、心思也是不少的;后来的几次感觉还是不错的;考试的时候也没那么慌,怎么结果那么差?
      学车这破事,没过就算了,老搁在心里,这不是跟自己过不去吗?潜意识中,从没觉得自己这么差过。我得让自己明白:你一个普通人并非什么事都能做得好,有些事做得很累,努力过操心过费心过也就算了。明白这样的理儿,只需20秒;接受这样的事实并正确面对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像学车这件事,我觉得我花费了很大的精力,比如一边应付学校的工作一边去练车,吃不香睡不好。临考前一晚,几次醒来。有时,我们预备了最糟的结果,却无法预料那个具体的过程。路考两次没通过,并且29人去考,就我一个没通过,自己的付出与这个结果相去甚远,无法接受。我觉得不可原谅自己,觉得自己很糟糕。
      在一篇谈心理的文章中读到这样的话:
      “一些人的内心会住着这样一个小人儿。他很严厉,很苛刻,不容许你有丝毫的差错和缺点。他要求你事事都做到完美。如果你不能够尽如他意,他对你就完全失望,不予理睬,甚至他希望你能够迅速从他眼前消失,诅咒你去死……”
      读到这里,我觉得说的就是现在的我。“这个内心严苛的小人儿,使得我们对自己吹毛求疵,稍有纰漏就会跌入无望的深渊。”
      文章中还说,如果不进行心理疏导,容易有抑郁症。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中人有本我、自我、超我之说。就拿我学车来说,“本我”是学车的能力基础,“自我”是上路考试时要面临的实际情况,“超我”是尽一切力量练好车考好,最好一次通过。“超我”力量太强,干扰了“自我”对现实情况的分析,即所面临的考试的现状(如实际的用车,实际的路况,实际的教练与考官),在过强的“超我”力量的指引下,我要尽力调动思维过程,在原有能力的基础上和现实考试之间进行协调,但却做不到,那时脑子里一片空白,不能迅速对所面临的实际作出反应与判断。因此对结果的预测与实际能力的判断存在偏差。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使工作效率下降,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也就是说,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2012年10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车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amu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