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一个咨询案例中,看到一位先生和他妻子初次恋爱的片段。
先生在派对上遇见她妻子,聊天了很久,吻别的时候,妻子哦不,那时还不是妻子的她说“你根本不懂怎么接吻。”,先生请求她教,还不是妻子的她说“你可以对着镜子练习。”。
第二次见面时,她花了整整一小时来教他。从那时候起,他们就恋爱了。
后来就很顺理成章地结婚生子啦。再后来步入晚年,先生因为陪护生了重病的妻子,心情多了点惆怅。祝愿他们能顺利度过这难关。
得知那位妻子生重病时,发现朋友圈里,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步入一个终生的婚姻。像浑身毛躁的少年终于要涉入一条河,永以为伴。
十多岁就认识的朋友也结婚了,而且宝宝的预产期在下个月。我奉命去沾一沾孕妇的好福气,到她经营的咖啡店去看她。
被网络上太多的婚姻怨气、生孩子恐惧感染,少女在婚姻这条大概率的必经之路前,势必会更加惶惑恐惧。古代媒人为良人牵线,在少女面前说尽好话。现代人反过来,在少女面前说尽丑话。我试着秉承一个不偏不倚的立场,还原一个真实的婚后准妈妈。
没见朋友之前想象着怀孕的老板娘,应该是有理有据霸占着靠窗位置,晒阳光摸肚皮与小宝宝密语。
去到她店里时,却看她挺着十个月大的肚子,打理店里一切的大小杂事,依然神采飞扬。
年轻店员都尊敬地叫她一声大姐。她一个孕妇撑起整个门面,泡咖啡兼招呼客人,跟我们聊着天也能注意到哪位客人要买单,有位客人要进来,几个客人正要离开。
大大小小的事都被打理得妥妥贴贴,最后打烊时还亲自提了一桶水,拖干净地板才走。我们打趣她生完孩子店面给谁管理她大概都放心不下吧。她轻描淡写地说生完小孩继续回来上班啊。
她毕业也没有多少年,放都市女人堆里都算很年轻的。可担起准妈妈的身份后,就脱去了同龄人娇滴滴那层外皮。因为未来她不仅要撑起一个门面,还要撑起另一个生命。
咖啡店打烊后的深夜,她还要独自一人开车回家。问到她的丈夫,听说下班比她还要晚。看见她生活里所有值得抱怨的地方,到了她那里都变成了轻描淡写。
朋友好像在身体力行一个宣言:既然选择了要成为一名母亲,就收起抱怨,认认真真打拼吧。
以前在银行上班的时候,也见过一位带孕上班的经理。身上穿着防辐射马甲,中午要去休息好长一段时间。但是客户还是照见,该完成的指标还是当天完成。
当时年少无知的我心想有必要让自己这么辛苦吗,有产假也不放。后了解到,女性的确有一定的性别优势,但许多女性都不会凭借这点多争取些庇护,是因为她们觉得没有必要。
也可以理解为,是每一位自立女性的坚持,作为一个撑起家庭的女主人的坚持。
这个社会其实给了女性许多自立的机会,让结婚生子变成一件无比励志的事情。
但市面上流行着的,实在有太多婚姻恐惧。一些“过来人”总要篡改一下格林童话里的故事,说善良美丽女孩子,总有一天会遇到一个老巫婆或继母,弄得自己人仰马翻。
诅咒了所有女孩的结局,却缺少了给年轻女孩转换人生角色的智慧。我依然试着秉持不偏不倚的立场,传递给少女,面对这件生命大概率事件时的智慧。
(插图来源自插画师philipa rice)
No.1
对伴侣不要有高期待,他只是你的Mr.right,不是你的完美先生
每个人都有他的弱点,也可以说是思维盲点。所以结婚任务不必是塑造出一个完美先生,但用你自身的长板,配合着他的短板,就能减少许多阴沟里翻船的情况。
说一对性格搭配得宜的夫妻吧。Y先生慈祥可亲但遇事有些软弱,他的妻子Z女士雷厉风行、说一不二。
他们最得意一事就是刚结婚那时买的房子。那时收入不多,生活还挺辛苦的。但孩子突然就来了,两人想给孩子更好的环境,就考虑买房。
但Y先生的母亲极力反对,还说了许多难听的话。Y先生人比较温吞,非常犹豫之际,Z女士十分强硬地替丈夫做了决定。
而且生完孩子后很快就找了工作,一起还房贷。房子买下一年后,该地段的公寓价格猛涨,一直没有降下来过。
Y先生和妻子少了许多还房贷的负担,周末或者休长假还能经常一家人一起自驾游。
想深了,发现与许多人相处都能当作与人合作,以他人经验补足我的思维盲区。不用苛求自己事事完美,物物具到,但以配合互生的心态去交往每一个人。
No.2
成为家人后,也要继续谈恋爱
许多人成为家人之后,相处模式就固定下来了。下班、吃饭、洗碗、看电视、睡觉。这确实是最省力的活法。
但嫌弃生活耗费力气的人,通常很难感觉到生活的乐趣。但不吝在固定模式之外寻找好玩之事的人,都能得到生活乐趣的丰厚回报。
T女士是一名小学教师,成天和小朋友打交道,很难不被他们的童心感染。立春的时候我和T女士以及她先生吃饭。
T女士突然神秘地说:“你知道吗?一年之中只有立春这天能把鸡蛋立起来。是真的,我每年都试了。”。
我有点惊讶,不知道T女士的先生会对妻子看起来有些幼稚的做法作何反应。
哪知道T女士的先生好像想起了什么一样,笑着应和说:“对啊对啊,回去拿个鸡蛋试试。”。因为立春能立起鸡蛋这件事情,两人开心得像返老还童一样。
No.3
对于一些必会产生的痛苦,有一定的耐受度
我一直以为,二八定律放在大大小小的事情上都适用。
工作、家庭、学习,莫不是要用80%的精力铲狗屎,才有20%的享受。
而不在铲狗屎的时候加太多内心戏,是一种处世智慧。
比如说在拖地洗碗、智斗公婆的时候,深入思考“如果我当初没有选择这条路是不是不用铲狗屎了。”或者“别人都不用铲狗屎,为什么我要?”,就像个不专业的演员。
毕竟演一具死尸的时候不要给自己加那么多内心戏,是一种专业素养。
而且在面对人生80%的难题时,你选择什么方式面对,是能决定了不同人生走向的。
例如小升初的考试翻到了最后一道大难题,有人采取弃卒保车的策略。
有人是定一定神,多看了两遍,发现这题以前做过类似的。
形式变了,只是换汤不换药,一气呵成做出来了。有的人看了就开始怀疑人生了,想得太多还没有做就弃考了。
其实人生的许多难题,也只是形式变了,出题思路没变,都是换汤不换药罢了。
那么,面对这些翻不出新意的难题时,你的选择是什么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