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五蕴皆空ll佛教知识

五蕴皆空ll佛教知识

作者: 五蕴皆空行者 | 来源:发表于2017-07-14 14:51 被阅读92次
五蕴皆空ll佛教知识

五蕴皆空出自巜般若般罗蜜多心经》,指外界的事物和内在的想法都是"空",也都是"色",揭示宇宙的人生真相,教导人们放下一切,摆脱苦厄。

五蕴皆空,六尘非有
五蕴皆空ll佛教知识
《圆觉经》说:“即知此身毕竟无体,和合为相,实同幻化。四缘假合,妄有六根。六根四大中外合成,妄有缘气于中积聚,似有缘相,假名为心。善男子,此虚妄心,若无六尘则不能有。四大分解,无尘可得。”四大分散后,六根随即散灭,妄心无所依存——五蕴本空,有是幻觉。 ​​​​
构成凡夫世间的要素者,名为五蕴,即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人的生命由此五者积集而成身。
五蕴皆空ll佛教知识

 色蕴:──包括自身的眼、耳、鼻、舌、身等五根,以及反映自身而起感受作用的色、声、香、味、触的五境。这是构成自我观念的物质要素,也即是自我存在的主观的身体及客观的环境。  

五根:眼、耳、鼻、舌、身。

 

五蕴皆空ll佛教知识

受蕴:──此为对于五境的接触,所生起心理上的感受作用,即是当身体的五根(五种官能),和其所在环境中的事物,发生了感触的心理活动。

五境:色、声、香、味、触。

   想蕴:一─此为由感触而变成接受的心理活动,例如与顺境接触所感到的欣乐,与逆境接触所感到的悲苦,即是心理上的受取作用。  

五蕴皆空ll佛教知识

 行蕴:──此为产生了苦乐感受的受取作用之后,接著生起的贪欲、嗔恶,或与之不相关涉的其他心理活动。通常的情况,总是对于可悦的事物,起贪欲心;对于不可悦的事物,起镇恶心,但是也有觉得无关痛养的,或因甲境而想到乙境上去的。

 识蕴──此为更进一步,对于所接触的境物,了别识知,即是意念或意识的活动,也即是心的主体。前面的受、想、行三蕴,是心体的现象,识蕴才是心的主宰。故也可将受、想、行的三蕴,称心王所有之法,识蕴便是心王。凡夫众生的生生死死,生来死去,死去生来的主体,便是这个被称为识蕴的心王。一般人称之为灵魂,但是,佛教不称为灵魂,而称为识,因为,识和一般人所说的灵魂,观念颇有不同,灵魂好像是固定不变的,所以普通人把人的生死,比作搬家,从破了的老家,搬进新建的家,屋子虽换了,住屋的人却未变换。至于佛教所说的识蕴,乃是随著各人的善恶行为,经常都在变化不已的,因为,人的善恶行为,不是让什么天曹地府的神明记在生死簿中,而是随时积储在各自的识蕴之中,再根据善恶的轻重类别,感受不同的生死果报。  

五蕴皆空ll佛教知识

 可见,以上五种构成凡夫众生之自我存在的要素,乃是物质世间和精神世间的综合,从这观点来看佛陀,他既非唯物论者,也非唯心论者,而是心物合一论者。 

五蕴的真相:是无常、苦、空、无我。因为五蕴中的每一念都在生灭变化,故它是无常的;因为它无常,每一念生起后,终归会消灭,故苦;因为在五蕴的聚合中,任何的一个东西都不是常的,不是独立的,不是单一的,非常非一,而且没有主人,没有人控制,它一直随着因缘生灭,故无我;因为五蕴是因缘所生,因缘所生的东西没有自性,即使没有自己的性能,所谓没有自性,无自性故空。
五蕴皆空ll佛教知识
五蕴是修行的最高境界。
五蕴皆空ll佛教知识
五蕴中,除第一个色蕴是属物质性的事物现象之外,其余四蕴都是五蕴的精神现象。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皆空,庋一切苦厄。巜心经》
五蕴皆空ll佛教知识

《心经》的照见五蕴皆空,是说世间的一切生灭现象并非实有,而是空的。空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说五蕴的'有',并非有如我们所执的实在性,'有'是假有,因此,空,是对'有'的实质的透视,即:有是指名义上的有,你认为有就有,空也是指名义上的空。空,是破除我们对'有'的错误执著,倘能照见五蕴皆空,人类自然能够度脱一切烦恼痛苦。比如当我们在努力时,在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时,利用"五蕴皆空"就能帮助我们摆脱困难,让我们清楚"有和空"是相对的,不必为有和空而苦恼,只要珍惜经历过程中的快乐便是了。

五蕴皆空ll佛教知识

(以上图片与部分文字为网上编摘组成的)

相关文章

  • 五蕴皆空ll佛教知识

    五蕴皆空出自巜般若般罗蜜多心经》,指外界的事物和内在的想法都是"空",也都是"色",揭示宇宙的人生真相,教导人们放...

  • 学习一点佛学基诎知识

    之前买过佛教经典典籍,想学一些佛教知识,并且还抄写了好几篇心经。然而说实话是真心的看不懂。什么揭谛,什么五蕴皆空,...

  • 照见五蕴皆空

    佛教:“照见五蕴皆空”是什么意思?别再被妄语所欺骗了! “照见五蕴皆空”。当观自在菩萨行持甚深般若波罗密多时,就用...

  • 佛教知识学习

    吴炜军医带领大家学习佛教知识,主要学习多识教授的作品《爱心中爆发的智慧》,作者简介:多识教授,本名多识·洛桑图丹琼...

  • 佛教知识普及

    佛教的创始人叫乔达摩-悉达多,由于他是释迦族的,人们也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者”。 佛教的基本教意,佛...

  • 圣殿将军 : 黑暗的一生与光明的一生

    lll ll ll ll ll ll l l l l 黑暗的一生 黑暗...

  • List添加null数据产生的影响

    List ll=new ArrayList(); ll.add("aa"); ll.add("bb"); ll.a...

  • 佛教基础知识

    【佛教基础知识】: 【三毒】:贪、瞋、痴。 【三学】:戒、定、慧。 【四谛】:苦谛、集谛、灭谛、道谛。 【三界】:...

  • 【佛教基础知识】

    (摘抄) 【三毒】:贪、瞋、痴。 【三学】:戒、定、慧。 【四谛】:苦谛、集谛、灭谛、道谛。 【三界】:欲界、色界...

  • 知识普及——关于佛教

    看了河西走廊关于佛教的纪录片,让我觉得佛教文化不再那么神秘,也是一种很优秀的精神文化。 石窟:僧人修行,接受礼拜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五蕴皆空ll佛教知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avgh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