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把007的每一次作业雨,都比作一次集市的话,那么,每个人,都有一个摊位,各自都是摊主。发送到班级群里的作业,就是摆在各自摊位上的手工品。
大家约好了每个月的那几天,那几个小时,出来摆摊,展示自己的手工品。
有的人,早早准备好了,集市一开,就把手工品摆上摊位了。
有的人,手工品摆上摊位,不早也不晚。
有的人,赶在集市快结束之前,才把手工品摆上来。
但却都是自己原创的手工品。
了不起。
不一样的是,这里的「集市」即使结束了,手工品还摆在那,而且,只要你愿意,你可以让其他人的手工品一直展现在那里。
而现实中的集市,总有收摊的那个时刻,你想再找来看看,可能要等到下次集市开张,而且还不一定能看得到。
这是交作业,再说到点评。
手工品,只展示,可欣赏,甚至品头论足,但不售卖。
点评别人的文章,好比是去别人的摊位上,欣赏、观摩这份手工品,同时跟摊主交流自己对这份手工品的感受,提出一些想法、意见、建议,或者其他。
可能会出现两个极端情况:
一是集市上,每一位摊主,都跑到其他摊位上,欣赏别人的手工品,与这个摊主进行互动交流。如此,这个集市,会越来越热闹,越来越和气生财,越来越有吸引力,大家拿出来的手工品会越来越有个性,越来越有灵性。受益的是大家。
另一个极端情况是,整个集市,所有的摊主,都不去别的摊位观摩、欣赏、交流。大家的手工品,都得不到任何人的关注。或许,大家做手工品的积极性,会有所减弱,甚至影响手工品的质量。
虽然,同一份手工品还可以摆在别的集市上,但这种品质的集市,目前来说,罕见。
当然,上述两种极端情况,很难出现,事实是在这两种极端之间,做单摆运动。
时间久了,经常跑到别人摊位去的摊主,也会迎来更多的摊主,门庭若市,不管别的摊主来的目的是什么。而很少去别的摊位的摊主,可能会越来越门可罗雀。
中国人还是讲究礼尚往来嘛。
更有趣的是,这个集市,每个月开4次,应该至少开7年。
有些人坚信不只7年,有些人担心开不了7年,有些人不会去想开多久,只关心自己的手工品。
摊位会越来越少,摊主之间的互动却可能越来越密切。
然而,手工品的总量却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好。
手工品本身,才是受关注目光最多的。
因为,这才是摊主的价值载体。
越来越多的手工品,即价值载体,相互密切关系,构成了一张价值网络。
这个网络的张力越来越强,节点间的碰撞越来越高频,不断催生新的,更有生命力的,价值载体。
这个价值网络,从诞生之日起,就永存于这个世界,即使哪一天集市彻底散去。
这个网络,熠熠生辉。
想感受这张价值网吗?
我已放码过来,你敢扫吗?
007不写就出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