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敏”
“哎!!!”
“起来吃饭!”
“哦!!!”
这就是大多数周末早上的场景:我和我妈用穿透房门的喊话,开启一天的生活。
在此之前,我已经听到她在厨房里捯饬锅碗瓢盆的声响。她先喊了我几声,我都没回应,只想继续睡觉,或者等着她放弃喊我。
但我一直是个很纠结很犹豫不决的人,我想表现的不在意,但内心又觉得有些过意不去。
我时常这样,被动的接受着他们的照顾,也被动的接受了这份照顾所带来的愧疚。
像现在,想想一周就七天,我有五天在外面没什么时间和爸妈聊天。周末这两天,我仍然只想着自己,是不是很不应该。
我像是在说服自己,要体谅父母。
又像在说服自己,该起来了。
我耷拉着拖鞋,磨磨唧唧的去刷牙洗脸。早上洗脸真方便,不用卸妆,不用挤洗面奶,快速的揉搓几下就好了。
刚坐下来,就听到我妈念叨:“若等你给我做饭吃,我早就饿死了。”
这句话满是埋怨,我听过很多年,也听了很多遍。
在无数个她做好饭,我还在睡懒觉的早上,也在无数个我没有做饭想法的中午,以及无数个我懒得炒一盘菜煮一锅米饭的晚上。
我都听过这句话。
以前我觉得这句太刻薄,但细细想来,我妈说的这几个字和语气,听起来是埋怨,心里却是对我的理解。
理解我平日早出晚归周末想睡懒觉的执念,理解我不喜欢做饭不喜欢收拾屋子的习惯,或者说,理解我周末和放假时的懒到极致。
所以在无数次类似的吐槽前,她依然继续在饭点给我做好吃的。煮一碗我爱吃的面条再卧俩鸡蛋,或炒几个我爱吃的菜,偶尔再煲一锅粥。
也许,做饭就是她表达理解我的方式吧。
我们都不擅表达,或者说,用“让对方舒服”的方式表达。互相说出的话,总是冷冷的,像带着刺骨的冰渣。
但我们又像现在这样,嘴上说着像仇人一样尖酸凉薄的话,心里却为对方造了个灯火通明的暖房。
即使我偶尔看不见,她也一直是暖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