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玉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到底亲自入了空门,在玄墓蟠香寺出家,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
妙玉出身读书仕宦之家,按王夫人的说法:“她既然是宦官小姐,自然要傲些。”只是她的“傲”实在是不合时宜的。
无论是书中的人还是后世的读者,都认为她太傲了,直至生命中的最后一刻,她也不肯低下自己的头。
正如贾宝玉对她的评价:“她为人孤僻,不合时宜,万人不入她的目。”但即使是这样的一个人,再如何孤僻,内心一定是孤独而痛苦的。她容不得身边的一切俗人俗物,却又渴望摆脱孤独寂寞。所幸,她遇到了黛玉等人。
在第四十一回中,同样是饮茶做客,在茶水上,招待贾母等人与贾宝玉等人的是不同的。给贾母等人的,是旧年蠲的雨水,而招待黛玉他们的,是五年前她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那梅花雪她珍藏多年,总是舍不得吃,如今却愿意拿出来给黛玉几人吃,可见她真心把黛玉几人当做朋友。
妙玉虽傲,但她也懂得真诚待人。在每日每时都发生欺诈争夺,虚伪讨好的贾府内,她仍然保持着自己的高傲,不去讨好在当时贾府内地位最高的贾母,却把自己的真心与热情交付于黛玉几人。这样对纯洁与洁身自好的追求,恰好与黛玉是相同一致的,也难怪妙玉愿意接纳黛玉。
其实从以上的种种可见妙玉此人的矛盾。明明高傲至极,却又渴望摆脱孤独,明明身在空门,心却仍在红尘。也正是这样,才能解释她对贾宝玉和黛玉几人的态度。
而妙玉代表的不仅仅是书中的妙玉本身,更是代表着受封建势力压迫的不肯屈服不愿随波逐流的一部分人。
他们有着自己的高傲,有着自己的理想抱负,这样的高傲当然是不合时宜的,也理所当然的不被世人所理解。他们痛苦孤独,渴望有与自己相同的人能够相互理解。他们向往超越有形物质世界而达到的逍遥游境界,却又放不下红尘,受尽折磨痛苦无比。他们太“顽固”了,不懂得一点灵活变通,不如苏轼那般学会突破自我。他们在尘世间辗转反侧,当然,“孤僻”的他们免不了如妙玉那般的结局,或许会比妙玉好上几分,又或许更坏。
无论如何,妙玉的悲剧是寄托着作者对不合理的末世社会现实的一腔愤懑。
正如妙玉的判词:
画着一块美玉,落在泥污之中。其断语云: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高一十二
叶泳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