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三皈五戒的意义

三皈五戒的意义

作者: 无尤堂主孙鸿伟 | 来源:发表于2020-12-21 16:57 被阅读0次

    戒杀是五戒中的第一戒。 【图片】大智度论云:「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大智度论》云:“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优婆塞戒经》云:“一切众生因杀生故,现在获得恶色、恶力、恶名、短命、财物耗减,眷属分离,贤圣呵责,人不信用,他人作罪横罹其殃,是名现在恶业之果。舍此身已,当堕地狱。” 救人一命胜造七层浮屠,每一条生命都是平等珍贵的,所以,放生即是积最大的福,行最大的善。 放生的对象就是看到有生命的众生,当它们被擒、被抓、被关、被杀,只要看见物命危急受困,惊惶失措,在千钧一发之际,

    前辈大德言皈依,常说“如人坠海,忽有船来,即便趣向,是归投义,上船安坐,是依托义,三宝为船,众生皈依,即登彼岸”。

    皈依,即皈依三宝,它是解决我们“信什么和靠什么”的问题,这是走上“心灵净化、灵性合一”的圆满解脱修行之路的入门根基。

    所谓皈依:皈者,“皈投”,是说回头反身奔向光明;依者,“依靠”,是指“深信含生同一真性”,坚定依靠自性真我,坚定的走上证得“自性真我”清净、光明、具足之本来面目,证得真我与大道不二,达于圆满合一的究竟彼岸。

    所谓“无缘不能渡,有缘方能渡”,对于沉沦烦恼苦海中的众生,只要信愿皈依,即是有缘人,方能受到三宝的加持,而终能得渡,出离苦海,达于究竟解脱之彼岸。

    皈依是入门修行的根基,而深信我们众生皆具能够觉悟的“自性真我”,自性真我觉了,而不再迷妄,这就是佛;自性真我正了,而不再偏邪,这就是法;自性真我净了,而不再染污,这就是僧。 一皈依觉,觉而不迷。二 皈依正,正而不邪。三皈依净,净而不染。

    附《六祖法宝坛经》

    善知识,归依觉,两足尊。归依正,离欲尊。归依净,众中尊。从今日起,称觉为师,更不归依邪魔外道。以自性三宝常自证明。劝善知识,归依自性三宝。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自心归依觉,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离财色,名两足尊。自心归依正,念念无邪见,以无邪见故,即无人我贡高贪爱执著,名离欲尊。自心归依净,一切尘劳爱欲境界,自性皆不染著,名众中尊。若修此行,是自归依。

    凡夫不会,从日至夜,受三归戒。若言归依佛,佛在何处?

    若不见佛,凭何所归?言却成妄。善知识,各自观察,莫错用心。经文分明言自归依佛,不言归依他佛。自佛不归,无所依处。今既自悟,各须归依自心三宝。内调心性,外敬他人,是自归依也。

      善知识,既归依自三宝竟,各各志心,吾与说一体三身自性佛,令汝等见三身,了然自悟自性。总随我道:于自色身归依清净法身佛;于自色身归依圆满报身佛;于自色身归依千百亿化身佛。

      善知识,色身是舍宅,不可言归。向者三身法,在自性中,世人总有。为自心迷,不见内性。外觅三身如来,不见自身中有三身佛。汝等听说,令汝等于自身中见自性有三身佛。此三身佛,从自性生,不从外得。

      何名清净法身佛?世人性本清净,万法从自性生。思量一切恶事,即生恶行。思量一切善事,即生善行。如是诸法,在自性中,如天常清,日月常明,为浮云盖覆,上明下暗。忽遇风吹云散,上下俱明,万象皆现。世人性常浮游,如彼天云。

      善知识,智如日,慧如月。智慧常明,于外著境,被妄念浮云盖覆自性,不得明朗。若遇善知识,闻真正法,自除迷妄,内外明澈,于自性中,万法皆现。见性之人,亦复如是。此名清净法身佛。

      善知识,自心归依是归依自性,是归依真佛。自归依者,除却自性中不善心、嫉妒心、谄曲心、吾我心、诳妄心、轻人心、慢他心、邪见心、贡高心及一切时中不善之行。常自见己过,不说他人好恶,是自归依。常须下心,普行恭敬,即是见性通达,更无滞碍,是自归依。

      何名圆满报身?譬如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莫思向前,已过不可得。常思于后,念念圆明。自见本性。善恶虽殊,本性无二。无二之性,名为实性。于实性中,不染善恶,此名圆满报身佛。自性起一念恶,灭万劫善因;自性起一念善,得恒沙恶尽。直至无上菩提,念念自见,不失本念,名为报身。

      何名千百亿化身?若不思万法,性本如空。一念思量,名为变化。思量恶事,化为地狱。思念善事,化为天堂。毒害化为龙蛇。慈悲化为菩萨。智慧化为上界。愚痴化为下方。自性变化甚多,迷人不能省觉,念念起恶,常行恶道。回一念善,智慧即生。此名自性化身佛。善知识,法身本具,念念自性自见,即是报身佛。从报身思量,即是化身佛。自悟自修,自性功德,是真归依。皮肉是色身,色身是宅舍,不言归依也。但悟自性三身,即识自性佛。吾有一无相颂,若能诵持,言下令汝积劫迷罪,一时消灭。

      颂曰:

      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布施供养福无边,

      心中三恶元来造。拟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还在。

      但向心中除罪缘,各自性中真忏悔。忽悟大乘真忏悔,

      除邪行正即无罪。学道常于自性观,即与诸佛同一类。

      吾祖唯传此顿法,普愿见性同一体。若欲当来觅法身,

      离诸法相心中洗。努力自见莫悠悠,后念忽绝一世休。

      若悟大乘得见性,虔恭合掌至心求。

      师言:善知识,总须诵取,依此修行。言下见性,虽去吾千里,如常在吾边。于此言下不悟,即对面千里,何勤远来?珍重,好去!一众闻法,靡不开悟,欢喜奉行。

    “”三宝指佛、法、僧:佛为觉悟者,法为教义,僧为延续佛的慧命者。

    在佛教中,学佛需要遵守最基本的戒律就是五戒。五戒是成无上菩提的基础,也是大乘佛教中最根本的戒律。五戒即是指: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五戒也是做人的准则,虽然其规范与世间道德很接近,但是佛弟子修行根本为三皈五戒,而非世间规则,切忌以世间善法的要求代替了佛法的规则。五戒的道理虽然道理简单,意义却非常深远。五戒的究竟处,是了生脱死的正因,若能受持五戒,则能保住人身不失。皈依的佛弟子,因缘成熟时,都应受持五戒。

    浅说五戒的戒相

    第一、不杀生

    佛教主张不杀生,主旨在于众生平等的慈悲精神,一切众生都有生存的权利和自由,我们自己怕受伤害、畏惧死亡,众生皆然。

    众生的类别虽有高低不同,但众生的生命绝没有贵贱、尊卑之分。不杀生戒正制的是不杀人,兼制不杀一切众生,以杀人为重,杀旁生异类为轻。

    不杀生戒是维护世界和平、社会安定的一个前提,佛弟子亦可由持不杀生戒来培植慈悲、仁爱之心。

    第二、不偷盗

    钱财是众生的外命,不偷盗戒是针对财物来制定的。偷盗有很多种,例如假公济私、顺手牵羊、偷漏国税等等,概括来说就是明知是他人的财物,却以不正当的手段故意将它占为已有,这样子叫偷盗。

    如果这些财物是国家的、单位的、老板的,自己随便占用、浪费、挥霍,这其实也都是在消耗自己的福报。福报是积来的、修来的,佛弟子修行佛法,不仅不能偷盗他人之物,更应将自己的东西布施给三宝以及需要帮助的人,在在处处积福、培福,从而广结善缘,增长福慧。

    第三、不邪淫

    除夫妇之间的男女关系,一切不受国家法律或社会道德所承认的男女关系,均称为邪淫。

    邪淫的范围,不仅是不与夫妇以外的男女发生关系,即使夫妻之间,亦有非时、非地、非处、非器的限制需要遵守。

    第四、不妄语

    凡未见言见,见言不见,虚伪夸张,藉辞掩饰等皆为妄语。

    妄语不但欺人伤害别人,也是自欺伤害自己。佛陀为了救护人的口业,特别制定不妄语戒,教导我们说话要诚实,不可以因贪求名利而妄自夸大,自赞毁他;不可以因嗔恨对方而粗言恶语,破口大骂;不可以因妒忌别人而挑拨离间,妄言中伤。

    第五、不饮酒

    酒,指所有迷乱人心的东西,酒除了液体之外还有固体的。只要有酒味,能使人喝醉,则不管是白色、红色还是其他颜色,都称为酒。

    酒的本身,并无罪恶,因为饮酒之后可能造成罪恶,为了遮止因饮酒而造成犯戒的罪恶,所以不饮酒。

    受持五戒的意义

    戒为续佛慧命之所依

    戒为修学佛法之基础

    戒为解脱轮回之根本

    《华严经》云:“戒为无上菩提本,长养一切诸善根。”受戒是守法、是保护,受戒可以增加功德、福慧,持戒可以断除烦恼习气,能够认识、受持五戒的人,享有真正的自由。

    戒是防止义,能防非止恶。刚刚学佛的人,一听到戒,可能会担心害怕,“做不到怎么办?”“犯戒了怎么办?”“受戒后,会不会不自由了?”诸如此类的问题接踵而来,促使自己认为不受戒就不会有犯戒的担忧,进而不敢受戒。

    事实上,受戒后纵使犯戒,因为有惭愧心,懂得忏悔后不再造,罪过较小,还是有得度的机会。不受戒犯了戒,不知忏悔,罪过加重,则会渐渐沉沦三涂恶道。

    如何受持五戒

    在受五戒之前,一定要先受三皈依,即皈依佛法僧三宝。受持三皈、五戒可参加正法道场举行的“三皈五戒法会”,礼请大德法师证盟,传授戒体。

    五戒可以全部受持,也可以随分受持。《大智度论》中有言:“戒有五种,始从不杀,乃至不饮酒。若受一戒是名一分,若受二、三戒是名少分,若受四戒是名多分,五戒是名满分。于此分中,欲受何分,常随意受之。”

    在家居士如果暂时不能受全五戒,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自己容易受持的戒分批受持,渐渐达到五戒圆满,甚至因缘成熟进一步受持八关斋戒、菩萨戒等,增上菩提。

    关于受持五戒,其戒条戒相、开遮持犯等细分起来有诸多规范,限于篇幅略说如上,欲深入学习,仍需找寻相关书籍及高僧大德开示,以便更好地持戒。

    受持五戒的功德

    受持五戒,是尽形寿受持,非一日一夜受持。我们发心受持五戒,诸佛称赞,龙天守护,功德不可思议。持戒功德,远胜神通。即使是只能受持一戒,清净不犯,其功德亦不可思议,无量无边。

    持了五戒的人,可减少许多不必要烦恼与凶险。每持一戒,即有五位护法神,随身保护,若持五戒,即有二十五位护法神,随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皈五戒的意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azrn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