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这两年中美摩擦的加剧,不管是官方还是各种社交媒体,中西方不同观点的争议越来越多,很多时候强烈的情绪会盖过理智的分析在社交媒体上得到广泛的蔓延。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的时代,每个人都被各种媒体裹挟着,每天各种有用无用的信息都争先恐后的出现在你面前,试图争取你的注意力。在这种时代,要保持相对的清醒,试图去了解事件的真相,独立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已成为一个挑战。
中西方的文化差距从来就很大,这也是中西方经常有各种争议的原因之一。文化这种东西看起来虚无缥缈,但是随着年岁的增长,越来越意识到其实文化对于每个人的影响真是深入骨髓,在不知不觉中就渗透到你的思想,你的信念,在你每天的言行中体现出来。每个人看待世界的方式,都受教育,经历,视野以及身处的文化所影响的,上至王侯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无一例外。因而,在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阻挡趋势的今天,我们需要更多的了解西方,才有可能在今后全球化竞争和合作的环境下生存下去。退一步说,对于同一个事件,不同立场有不同的解读,在今天每个人都有便捷途径发生,我们看看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于事件的解读,可以有助于自己更全面的了解事件,得到属于自己的观点。
开始读《经济学人》就是出于这个目的。《经济学人》并非专门研究经济学,也不是学术期刊,而是一本涉及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方面事务的综合性新闻评论刊物,着重于对这些议题提供深入的分析和评论。它是纯粹从西方视角去看待和评论事件的,它面向教育程度较高的人群,读者中包括诸多具有影响力的高管和决策者,因此它的观点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西方精英阶层的一些观点。它用词考究,难度相对较大,所以这也是我英语学习的一种方式。本人并非英语专业从业者,只是一个持续的英语学习者,水平一般,持续进步中,想藉由这个长期阅读来提升自己的英语阅读水平,并获得更多的角度看待世界。每周我会摘取1-2篇《经济学人》的文章翻译分享,同时分享自己对该文章的一些观点。我的翻译离“信雅达”差距十万八千里,只是一个英语学习者的一份练习,尽量做到传达出原文意思,如有缘看到,希望对你获得不同的角度的资讯有一定帮助。当然如果是英语学习爱好者,也欢迎交流一起进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