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首页推荐
匠人的‘讲究’和‘将就’

匠人的‘讲究’和‘将就’

作者: 行者还醒着 | 来源:发表于2018-03-17 04:59 被阅读0次

    最近几年,‘匠人精神’甚是流行,在视野中几乎到了令人发指的密度。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之。似乎国内的风潮与思潮都来自于某些大人物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发起的无数联想。说到匠人,看似没什么可以槽点,忍不住调侃两句,权且说之,权且听之。

    提到匠人,感觉大家下意识的都会想到德国或者日本,甚至更为具体的可能会想起做寿司的小野二郎。每一个食客,每一道寿司,每一条鱼,每一种酱料,都熟稔于小野二郎的心中,达到了一种‘术近乎道’的境界。二郎找到了某一件小事,把它做成了自己全部的生命。似乎这种用一生去死磕一件事就是大家对于匠人的理解,就是对匠人精神最好的诠释。

    其实在我看来,做一个匠人,不过选择了生活的‘简易模式’而已。既不神秘,也不高深,甚至还有些过于浅白。

    这并非是黄口竖子的妄言,只是一种客观的描述。让我们再来仔细分析一下匠人的逻辑:做一件事,做到极致。然后就……没有了。这句话似乎说完了,似乎又只说了一半。其实不是没说完,而是没法说。细细想来,匠人精神和螺丝钉精神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无非就是用一件无比具体的事情,让人陷入一种‘思流’的状态,最终他的视野中只有这一件事。

    在这里要简要解释一下思流:解决问题时,一个过于简单的问题,容易使人陷入无聊;而一个过于复杂问题,容易使人陷入沮丧;一个略有挑战而又力所能及的问题,就会让人置于快速的自我反馈之中,进而获得满足感。用打游戏来举例,当玩一个过于简单的游戏时,容易无聊,过于复杂容易心累,就是那种稍有难度却力所能及时,我们能获得游戏的满足感。

    其实匠人就在玩一个难度适中的‘游戏’,他们从事的领域对于他们自身有着恰当的难度,通过无限度的追求细节和自我否定又很容易获得满足。一旦对于某个领域有了一定的了解,加之自己本身的禀赋,人很容易就沉浸在这种思流之中。外人看来是敬业与高深,其实不过一种惯性而已。

    匠人还有另一重思考:专精于某种技艺,可以长久的让人待在心理舒适区。画家的舒适区是画笔和画室,程序员的舒适区是机房和键盘,大厨的舒适区是厨房和炊具。我们觉得遥不可及,只是因为不是我们的舒适区而已。长久的待在自己的舒适区,极容易陷入视野的窄化,导致其他重要能力的退化。小野二郎可能是最顶级的料理师,但是他是否是一个称职的父亲?是否是一个称职的丈夫?是否是一个称职的公民?稍作研究不难得到一些令人失望的结论。我们对于这个个体的钦佩,其实还是停留在他能够带给我们‘什么好处’之上,饕餮过后的食客谁又会在乎妙手背后的灵魂呢?

    凭心而论,这并不是什么新鲜的思潮,这不过是一种世俗的经世致用之学而已。‘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种半个世纪前的口头禅,与现在的精神有任何区别吗?不就是把个人视为一种工具,不断的鼓励他们将某种有用的技艺推向极致。在这种语境之中,人被抽象成了某个局部,一种工具,一些可以兑现的筹码。

    笔者并不反对匠人精神,只是反感提倡匠人精神。更反对将匠人混同于敬业。匠心只是某种根植于每个人心中的本能轨道,如果愿意任何人都不难走上这种轨道。但是生命的意义却远远不止由思维惯性产生的轨道。希望窄化社会的视野,无非只是想看到更多‘有用’的顺民而已。

    人人皆可成‘匠’,足够的时间和专注足以使得任一个体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回头想想,并不是答案错了,而是问题错了。真正的问题是,我们为何成‘匠’?有个类似的答案叫做‘举国体制产生更大效率’,可惜真正的问题应该是:更大的效率服务于什么?

    有讲究就有将就,对于一个领域的专注,不可避免的意味着对于其他领域的忽视。沉迷于解决问题的过程,很容易忘记我们问什么而解决问题。想起小说中,常常有铸剑大师倾其毕生就为了铸造一把绝世好剑,但最终好剑出炉,却落入恶人之手染满鲜血。究竟铸剑的意义在于剑本身还是持剑的手?或许并不存在唯一的正确答案,但是对于问题的思考才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真正内涵。

    匠人,早先似乎是一个低到泥土里的词,现在却被抬上云端。于是乎,我们看到一群质朴的近乎木讷的面孔就这样被不知所措的推到台前。看着细腻表演的我们,可有谁去管过推他们的手呢?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匠人的‘讲究’和‘将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bea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