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的同修会有些不同,只有两个人:黄岩和我,时间地点依旧。
不觉间聊了三四个小时,不仅互相分享书,还聆听对方的成长故事。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能听完黄岩的成长故事,真心感谢能够遇见她。相仿的年纪,却拥有强大的内心和毅力,在相处的时间里,她呈现的能力,是曾经点滴的累积。
1,书籍分享
刚开始话题聊的很轻松,黄岩就从这切入,分享这次的书籍《我们仨》:是杨绛先生一家三口的回忆录。
![](https://img.haomeiwen.com/i1606834/f7c188e46f4bf0d9.jpg)
她选择这本书的理由有三点:
①这本书朴实易懂,这样的文字如何更好运用写作文案里;
②自身擅于总结,想尝试小说分享故事;
③通过杨绛先生的家庭关系,来学习运用自己的生活里。
这本书分三部分:我们老了、我们仨失散了、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书里体现四个方面:
a,语句:婉婉道来。
b,情感:有温暖有爱,温和处事不惊。
c,态度:沟通(坚持读书的态度,工作态度做好本职工作,对名利的态度淡泊,为人处事态度是为人处师)
d,人生:感恩之心
从书上的脉络去分析,采用倒叙以及隐喻的手法。一家仨口的温暖时光,以及女儿、丈夫相继离逝后,杨绛先生的回忆。
在分享中对书里面的故事并没过多阐述,要是能够加入一些故事情节,应该会更吸引人。
我分享的是李欣频老师的《旅行创意学》,内容简洁。书里对旅行的定义别具一格,总结了十个关键词:勇气、效率、应变、养分、混血、极端、身份、丰盛、造梦、创世。
![](https://img.haomeiwen.com/i1606834/6d039fbecdc80858.jpg)
旅行的过程中,同行的人非常重要。
有的人旅行是混血,而有的人就是照片里的到此一游。
一个经常旅行的人心胸是非常宽广的。
我对其中三个关键词印象很深:
①养分:去参加一些主题旅行,比如跟建筑师团、艺术团、历史团等。在这样的团能够学到非常专业的知识,是非常好的养分,有机会尽可能去体验。
②丰盛:一个人真心想去旅行的人,一定能去旅游的。如果被问题困住,那么只能说你并没有很强欲望去旅行。这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一些关于旅行的想法,被各种问题为理由,说白了,还是自己想去的欲望不强烈。
③造梦:
a,频率,不要停留在想旅游,而是让频率处在正在旅行。
b,把现状过到非常非常接近你要的能的状态
大多数的人去旅行,带着已有的成见去旅行,总会拿那个地方和自己城市环境对比,却错失每个地方独特的魅力。
在分享的过程中,将自己的理解以及过往的一些经历添加进去,语言精准提炼需要加强。
2,听她的故事
这次时间比较充裕,我将心中的疑惑道出,听完对方的成长经历,只能感叹佩服。
![](https://img.haomeiwen.com/i1606834/085be3474b5ce51b.jpg)
毕业用四年时间,从公司小文案职员升迁到副总,然后独自摸索转行进入形象管理,最终自己创业。
她的家里人大多在体制内工作,说服家里人给三年时间,去外地闯。每天上班路上花费3个多小时,持续了三年,一千多天,她简单的说,我听的倏然起敬。
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只有真正走过的人才知道。
听到这样的故事,让我感动。我们的身边就有很优秀的人,没有比身边人的故事冲击力来的更强。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学会一种真正的谦卑。
感恩能够遇见,
因为遇见才更加了解自己,
因为遇见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因为遇见才知道人生的美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