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最依恋,便是那条巷子。
那时的巷子,铺的还是青石板,一块一块,拼接的。人们、羊群总会在巷子里穿行。时而久之,青石边板上,便镌上了脚印和草的香味,那味道,飘到我们家,引得我们翻下床来,去巷子里寻那香味去了。
巷子里回荡着几声吆喝声的,有时是卖糖葫芦,有时是卖糖糕。每当这个时候,我们小孩子便会冲出家门,一步一踮的稳健的跑向那里,手中攥紧的,是这几天“打工”得来的零花钱。说实话,那时的糖葫芦,滋味甚好,像是甜到心头的蜜,这就让我们“工作”几天的忧劳全化为透到心扉的甜了。
巷子里的老梧桐树,是给我童年最大乐趣的。
巷子里的梧桐,不像如今城市里长得那么整齐叶茂,而是在巷子里,这里出一棵,那里冒一株,却都展现尽了自然的纯粹的美。他们个个都挺着腰,伸着遒劲的枝条,挑着几绺青,笔直立着,遮阳,恰恰因为这绿,梧桐便成了我们最要好的朋友。树下立一窝人,捉迷,抓人,乐此不疲。
在我的记忆中,最美不过黄昏。
这时卖糖糕的、葫芦的,都该打烊回家了,他们个个脸上镌着笑,负责任的笑。我们一个个顽童放学回家,打着风车,溜着稻香,跑的很快,刚到巷子口,便嗅到了氤氲着的各种香味儿,便头也不回地不告人地冲进家门,吃饭去了。
晚饭,都是在院子里吃的,有光,在院子里吃,真的挺好。
饭后便又是巷子的繁盛时期了,老人们出去串门,男人们坐在一起喝酒,唠嗑;女人们打牌,聊天;孩子们呢?不如去问那青石板。瞧,一窝在那放炮嘞!
待到夜晚,小巷伸了伸懒腰,呼!忙了一天,刚睡着。于是家家闭了灯,在万丈天籁中,小巷蜷着青色的身体睡了。
……
不知何时,阳光中又洒在了小巷上,巷子上没有了人,为什么呢?因为他们长大了,不再闲了;亦或是被某个人所打倒,起不来了。谁可曾知那个人,却是你自己?!生活压垮了你!!!
……
如今,无人问津了,破碎的瓦,盖着路遮了青,斑驳无一了,的确,它老了,已经孱弱了,无力了。但至少它用它最热烈的青春――献给了,我的童年。
不知何时,我拾着一片青石碎片,嗅着那还带有的金黄草香,不时,不禁,泪又簌簌地,流满了那条曾抚养我的巷子,如同梧桐树下的小溪,渊源流长……
( 学《昆明的雨》,品析汪曾祺“淡而有味”的语言,这篇《小巷》仿写很到位。)
巷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