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段时光值得铭记
缪*卉(初三,考入江苏南菁高中)
半卷清音曲,忽又随梦归来。
戏台光影,不思量,自难忘。
“醒醒,开始了。”祖母敛出一个笑,将我抱于膝上,露天戏台的晚风吹得我泱泱欲眠。
“锵!”板鼓齐响,震得我又迷蒙睁开眼,看向木搭的戏台上,人造的细雪纷纷扬扬,红衣的花旦和青衣的小生站于桥前。
唱的是《珍珠塔》。
身后的祖母挺直了脊背,全神贯注的,真叫人不可思议,这段已看过无数遍的选段,她仍是如此痴迷。
“呯,呯,呯”三声小鼓,一阵二胡悠扬。台上的花旦转过了身,望着小生的方向,细雪扬扬,她自桥上了,台步款款。步步生莲,一步如一曲。
我在台下看得这般绝美,不禁更是睁大了眼,祖母探着头去细细观看,混沌的眼忽地变得清亮,生出那么一些似叫“向往”的神情来。
“叮叮咚。”扬琴清响,袅清音,自天上来。
只见那台上花旦,已走于小生身旁,轻抬衣袖,将怀中的粗布包裹置于小生肩头,千叮万嘱,万万不可将这包裹丢却,小生绝然,愤身转,腹诽他的小肚鸡肠,不带一丝留恋,转身离去,独留纷飞细雪中,花旦的红影没入,成了苍茫世间唯一的色彩。
“唉。”观众席里散出了起起伏伏的叹息声,一叹一哀,一哀一怅。我的祖母便在其中,她继又低头问我:“你知道包裹中的是什么吗?”
“不就是个破包裹吗?”我不屑地说,故作顽皮的语调反而加深了祖母的叹息。祖母无奈地笑着,摇了摇头,不再说话。直到之后我才明白,原来粗布包裹的是一座价值连城的珍珠塔。
“咚咚锵。”锣声齐鸣,最后一声琵琶划过须臾。
花旦的红衣,坠入白莹的雪地,天地一色,白成一片空惘的雪夜里,只有她鲜红的衣衫,宛如一点星火,燎不尽这触目的寂寞。那扬起的水袖层层而起,缥渺成了白烟,忽而聚忽而散,忽而稀忽而靡。千卷成涡,似波,似纶,似天水轻轻皽;縠皱四起,似风,似夜,似飞雪落无声……
那是最后一眼,童稚的心终耐不住困倦,在祖母怀中迷迷睡去,也终分不清那美丽决然的甩袖场景究竟是亲眼所见,还是梦中臆想。
分不清了,终是分不清的,一如那段美丽清浅的旧时光,只存在于我的记忆里。
“这是值得你所铭记的。”
很多年前有个声音在四周咿咿呀呀的戏腔里如是说。
是啊,铭记。当我走过细碎时光,当我跨越漫漫成长,当那段时光成为我的“古典之殇”,我发现原来那段值得我铭记的时光里,珍贵的远远不止清浅纯真,还有那如祖母所说的,从先秦至今上下三千年,中华文化源远而来的经典。
那绕梁的余音啊,愿你绵长。
【国国老师指导、点评】传统文化入考场作文,是非常高妙的,也易得高分。难点在于把“看戏、唱戏”的内容还原出来。如果你有兴趣,可以选取一段锡剧、京剧、昆曲等先好好欣赏下,然后不断打磨成一篇绝妙佳作,以备考场灵活运用。这是一个非常高妙的选择。
——选自 郭利东《简单语文》、《临风智语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