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消费主义已经悄然充斥了我们的生活,层出不穷的广告和促销手段,不断刺激这我们的神经,要怎样做到理性消费?辛苦工作,却不能做到财富升值,我们要怎样才能摆脱“穷忙”?要解答这些疑惑,我们就要了解财富升值法则,它从消费心理学和普遍经济规律出发,向我们揭示了促销背后的陷阱,以及财富升值的秘密。
凡勃伦效应:总有人只买贵的,不买对
那么,为什么会有人有便宜的不买,反而要买贵的呢?按常理来说,便宜的东西,应该会让人们有物美价廉的感觉,可为什么有些人会反其道而行之呢?这是因为在他们心里认定贵的东西质量好,物有所值。
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针对这一现象做了研究,他发现:“消费者对某一种商品的需求程度,会因为它的标价越高而变得越受欢迎。”也就是说,商品的定价越高,反而越畅销。这就是著名的凡勃伦效应,这也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经济现象。
一块手表,它的功能就是为了看时间,可市面上手表的价格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从几百元到几千元,甚至数十万元的都有,总有人愿意花上万元去买一块机械手表;许多女生在买包包、皮鞋和化妆品的时候,也是喜欢买贵的。
还有那些看似天价的商品:上万元的眼镜架、十来万的纪念包、上百万元的钢琴,等等。其实很多人购买这类商品并不只是为了满足物质需求,更重要的是为了满足自己心理上的需求。他们更青睐高价的商品不仅仅是认为高价的商品质量更好,也是为了更好地体现他们的身份、地位、品位和个性需求,他们需要用这类商品来佐证自己,来使自己获得最大的满足感、优越感和炫耀感。
那么,从商品市场的角度来看,我们为什么会以为以价格的标准来评判商品质量呢?这是因为我们的商品市场是存在一定缺陷的,市面上没有那么多物美价廉的东西,许多便宜的商品在质量上真的会存在问题。所以我们在选购商品时,会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希望通过高价来保障商品的质量。
虽然如此,但是我们在买东西的时候也要保持理性,购买前,最好先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①我真的需要这个商品吗?
②我到底买的是商品本身,还是商品背后附带的优越感和炫耀感?
③这个东西的价格与质量是成正比的吗?
④我要不要货比三家,看看价格对比?
总之,我们在购买商品时,一定要注意理性消费。要知道,贵的不一定是最适合的,对的才是适合的。前的价值还可以用在更多有意义的地方,不要为了所谓的虚荣心、品位和身而买单。
消费者剩余效应:买得值不值,自己说了算
小兰去理发回来,一脸吧不高兴,老公关心的问她“怎么不开心啦,新发型还不错啊。”
“什么不错,坑死了!”小兰大声囔囔起来。
“你知道吗,就这,路边随便剪一个头发,还非要80块钱,我以前去椰岛剪一次也就30多啊,这家也太黑了!”小兰一屁股坐在沙发上,拿起手边的抱枕狠狠拍了几下,似乎还不解气。
“好啦,也还好,没有特别贵啊,还记得上次去哲理发花了500多,效果跟这看着也差不多嘛!”老公试着安慰她。
“那能一样吗,上次去哲理发还有姐妹一起团购价呢,别人一般从设计到成型都是八百、上千的,我那个已经相当优惠啦!”小兰还是很不甘心。仿佛在小区旁边一个不知名的发屋花去80块钱,简直就是吃了天大的亏。
在老公看来,两次的发型并没有太大区别,那为什么之前花500多块觉得便宜,而这次才80块钱反而觉得贵的离谱呢?其实,钱花500多块觉得便宜,而这次才80块钱反而觉得贵的离谱呢?其实,钱花的值不值,全在于我们自己内心的预期,如果实际所花费的钱花得值不值,全在于我们自己内心的预期,如果实际所话费的钱少于我们的预期,我们就觉得值了,反之,就觉得亏了。这种心理,就是“消费者剩余”效应在作崇。
我在一家饰品店专卖店买了一个发箍,居称是韩国原单进口,标价180元,左挑右选,发现这个相对便宜,而且漂亮,性价比较高,于是买下来了。回到家,根本不敢跟妈妈说价格,妈妈常年带着的一个发箍,是五块钱从地摊上买的。当我把新发箍给妈妈时,妈妈看了一眼就随手放在桌子上了,“不喜欢吗?”我问。“我觉得还是自己戴的这个更合适我。”妈妈回答。顿时无语了。
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对价值的感受也有差别,你觉得值得的,别人可能不以为然。可能艺术花高价收藏的一块石雕,在寻常人眼中却不过是不值一文的石头。你绝得街边简简单单的一个小伙锅,可能是别人思慕已久的,不远万里舟车劳顿赶来,就为了这一口。
也正是因为我们对价值得感受太过主观,商家往往利用这一心理来吸引消费者。
知足常乐,合理地控制自己的购物欲望
往往有人批判当今社会物欲横流,其实,物欲横流体现的是社会的发达、消费市场的活跃和经济的繁荣。但是,从个人生活的本质出发,我们如果能够做到知足常乐,则不会把快乐完全建立在消费上。去法国餐厅吃蜗牛是一件开心的事,在夜市吃一份臭豆腐,也能收获同样程度的开心。
捂紧钱包,想清楚了再付款
不要迷信商场的打折促销,是不是值这个价,要多番比较好,付款前,好好想想是不是真的需要,避免冲动消费。
学会讨价还价
不要对想买的商品表现出强烈的购买欲望,过早地释放购买信号,这只会让商家满天要价。也不要在对方面前透露你的真实低价,所喊出的价格应该比自己内心预设的价格低,而且越低就越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剩余”心理,最终自己也会觉得真的捡了大便宜,钱花了,心情也好了!
消费后,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
既然已经买了,就尽量想它的价值,告诉自己:我觉得值了。这样会有效提升幸福感。当然,也不是说完全自欺欺人,买回来的东西,要尽量物尽其用发挥它的最大价值。
弄清楚“消费者剩余”心理后,在日常的消费中,我们就要尽量保持理智,做到合理规划。真正懂生活会消费的人不会为了买东西而买东西,会让?每一分钱都实实在在花得有意义,尽量让“我所认为的值得”变得更理智、更贴近实际价值。
所以,虽然很多时候折扣并不是陷阱,但是我们做为消费者,应该理性地对待,在滋生购买欲望时,先好好想想自己是否真的需要。“开源节流”是理财中一个重要方面,虽说在打折商品也是一种“节流”,但如果一冲动买到不需要的东西,那就是浪费,是违背我们的理财意愿的。只有面对折扣诱惑仍然保持理性,我们才能成为真正的赢家。
马太效应:让财富逆袭变为可能
马太效应指的是: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则愈多,少则愈少的一种现象。
许多贫穷的人认为富人之所以有钱,是因为富人运气好或者是投机取巧,殊不知,贫穷的人之所以贫穷是因为他们不懂得让钱生钱。一般而言,只要正确的投资才能让资金实现资金流动起来,只有流动的资金才能生更多的钱,只有资金增值才能实现财富逆袭。
马云说:“花钱比赚钱难。”这一句话粉碎了多少穷人的心。为什么穷人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呢?其实,获得财富的方法与外呼两种,一种是勤劳、肯干、能吃苦,而且还要有远大的报负:第二种就是依靠自身的资金,让钱生钱,通过资金增值的方式获得财富。很明显,后者才能使我们快速地致富。
我们以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例:众所周知,市场经济追逐的事利益,那么当收入、资金和财富都向着高效益的地区流动时,低收益地区的资源、财富、人才也会自动向高收益的地区转移。
也就是说,只要在一个地方的经济获得了进步和成功,那么它自然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然后在积累优势的基础上,这个地方的经济就会获得更大的进步和成功,而低收益的地区就更难发展起来了,这就是马太效应带来的贫富差距。
总而言之,要想让自身的财富增值,我们就要让资金流动起来,让我们的收益在不断的积累中越积越多。但是我们还需要注意市场风险,以免盲目投资给我们完成损失。
——笔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