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班后和一位好友去附近新开的一家大型商场,听说那里的环境不错,而且离家很近,重要的是她常去护理头发的店也很适时地在那里开了分店,这样一来除了可以逛逛商店,还可以顺便护理她的美发,一举两得。
她是自己先去了,提前完成她的事情,后发微信给我,正好安排在下班之后,好友的默契有时候只需要一句话,根本就不用多说明多解释,我看了看两人的聊天记录,上次是五月底,距离这次大约过了三个月,我们几乎形成习惯,她弄头发的时候也是个相互倾心长谈的契机。
我发动车子,长驱直入地奔过去,因为我的粗心把名字中都有个“万”字的店混为一谈,当我气喘吁吁到了店家前台,一打听说是去了新店,我当时简直惊到咋舌,赶紧翻开微信留言,还真是的。
匆匆告别了那里热情的服务人员,跟朋友要了个位置,立马就奔那里去。
还真不知道新开大型商场的位置在下午下班时间还如此红火热闹,此情此景不得不佩服开发商有眼光。
我的这位朋友是位很聪明智慧又懂得安慰人的暖友,她发了语音给我:“说不用着急,慢慢开,安全第一。”我呢一边开一边感动着,这可是真真体会到“最好的朋友是处起来最舒服的存在”这句话的含义了。
几经周折,在下班后一个小时后终于在五楼“餐饮层”会面了。找了一家叫“XX”的餐馆坐下,其实也就是三个月没见着,感觉就像是多年不见似的,迫不及待想开聊,还是人家服务员清醒,赶紧递上菜单,告诉扫码点餐。
说实话,我们约在一起就是为了聊天叙说,吃饭在其次,选择这家还是一直的习惯:干净、卫生、人不多,环境优雅,适合说知心和悄悄话。
见到服务员一旁站着等候,就点了“港式干炒牛河、烧肉焖腐竹各一份和健康素菜粥两份,要知道女士不管多大年龄,也不管体重几何,用时髦的话说都在控制饮食和瘦身,我俩几乎同时感叹“够了够了”像是视碳水食物为洪水猛兽一样。
聊天当然还是从最近个人状况、家庭、老公孩子好有父母说起,不用打腹稿,那话头就会如涓涓溪水自然而然从心底流淌出来。工作嘛,先放到一边,就暂且不要来扫我俩的兴趣了。
我佩服这位朋友的最重要一点就是把个聚有“诸多身份的一家人,拢在一起”,分分合合按需配置,不闹意见还相互关心支持,那不叫高手都委屈了她这位看起来平常,但心智很不一般的女人了。
我这里所说的一大家人包括其老公、姑娘女婿、外孙外孙女、亲家亲家公、父母、以及三个保姆,听着都头大,当然保姆也是她家姑娘那里一位,父母那里雇到的是五十多岁的夫妻俩,可能有人会问,这么多人不会是在一个屋檐下吧,当然不是,但他们之间却有着千思万缕的联系。
用几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儿女孝顺、夫妻和睦、儿孙懂理、主仆和谐,相互理解,我们诺大一个民航社区,最多的有三辈人在这里生存,他家是我见过的唯一一家把所有的鸡毛扎成鸡毛掸子的人家。
从她的介绍里得知: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理解包容占第一位,其次是“门当户对”,虽说没有富豪、高官,但起码大家都有自己的稳定收入和退休金,互相不伸手要钱这点很重要,其次是与我朋友的管理能力密不可分。
说到这点我不失时机戏谑她一句“那次办公室调整时看到她书架上一本‘老狐狸战略’,抓住这个机会赶紧问她是不是很受启发?”答我“你觉得呢,我很狡猾吗?”
“不是不是,是聪明过人。”
玩笑归玩笑,她在家庭问题上的经营之道与她在部门作为副头时其实一样“抓大放小”,她说“家庭一样也需要经营,家里每位身边的人一样各有短板和长板,同样需要鼓励支持和经常自检,一定不能揪住谁的缺点不放”。
我深受启发,尤其对她和亲家一家所处的和谐关系表示赞赏,她说“其实也不像你说的那么好,想想看,自古到今凡是小家庭‘谁家锅底没有黑’,只不过是不至于把锅熏的不见了底色而已”。
虽说我俩不止一次畅聊过,对于家庭这个话题深聊还是第一次,我深深感动,做销售20多年,自认为识人还是有点眼光的,这次的确对她更加刮目相看了,因为她能把家庭这一团乱麻捻成一根绳,这个人就真够得上“不简单”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