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5933433/abfd99b329c76823.jpg)
老物件之一:水井绳
记忆里有好多曾经跟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老物件,都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现在要想再看到它们,需要到有识之士建的博物馆里去寻觅。
说一说水井绳的故事。不知道博物馆里收存没有。
地处高原,人畜饮水是个头等大事。有人形容水的宝贵时会举例子说:如果遇到讨饭的,宁可给别人两个馒头,不给他一碗水。因为吃水很困难,一村一井,井深二十四丈。打水时,需要两人配合,一人站在井一边摇轱辘,另一人坐对面井沿,往上协助拽井绳,打水需要两个桶,一上一下地轮换从井里打水。如此费力地打上来的水,遇到水不旺时,从深井里上来的桶不能舀满一桶,水是半桶或者多半桶,浑浊如泥汤,需要沉淀很长时间才可饮用。家家每天的打水,就是一项大工程,费时费力不少。井上成天都有人在打水,或者排队等着打水。井房就是村里传播各种信息的主要热闹场合,墙上常贴有什么通知告示之类。
井绳当然是很重要的一个物件了,常常是几户人家合伙购买一条,有专门的人管理。用绳人家打水结束之后,就出绳,再晾晒,检查有无断头的地方,发现后,及时修补,把断了线的地方弥合得结结实实,防止打水时断绳造成的危险。由于经常要弥接断了的地方,井绳上像古人记事一样,多处疙里疙瘩,但不影响打水。那褐色的粗如小孩胳膊的井绳晒干后,盘在一起,使人想到阴冷的某种爬行动物。也因为当时人家都贫穷,一盘井绳都很爱惜,有些人管理的不好,井绳淘汰的快,需要借人家管理好的井绳用,用完后又不及时出绳晾晒,常常遭到脾气不好的绳主人的谩骂,说他们是“破家神”,糟蹋坏了自家的绳子,还不爱惜别人的,再要借时,铁面无私,不管你是张三李四,沾亲带故,关系好与不好,不借就是不借。
小宝她爷的爷爷是方圆几十里的能工巧匠,他几家合伙的井绳由他保管,按时出绳,晒绳,再及时弥合断头的地方,尽管绳子上打结的地方不少,但非常结实,换绳的几率很小。村里有个叫小宝她爷爷的爷爷舅的外甥媳妇,舔着脸谄媚地叫着舅来借,也是有七八回借不到。她太邋遢,用井绳结束后,又不及时出绳,很不得老舅的心,老舅说不借谁,说情都不给面子。其实爷爷有不得已的理由,孙子五个,都是正吃饭长身体的时候,若万一一时没水了,他孙子们会没得喝的。这时,孙子比外甥亲近。
小宝她爷说起井绳事,那故事才多。记录一二,感叹过去岁月的不容易,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缅怀感恩爷爷的点点滴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