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班途中听于丹讲《和家人好好说话》,其中提到为人父母对孩子要做到七不责。
“七不责”出自明代晚期著名学者吕坤所著的语录体、箴言体小品文集《呻吟语》。“七不责”指:对众不责、愧悔不责、暮夜不责、饮食不责、欢庆不责、悲忧不责、疾病不责。
对众不责: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责备、批评孩子。
愧悔不责:孩子也有愧悔之心,当孩子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感到愧疚后悔,父母就不要再去责备孩子。
暮夜不责:如果你希望孩子能做个甜甜的美梦,就不要在临睡前责怪他,不然美梦就变成噩梦。
饮食不责:饭桌前本是全家人围坐在一起沟通交流、增进感情的地方,若是此时训斥孩子,每次吃饭时便会想起这一幕。
欢庆不责、悲忧不责:分别表示不要在孩子开心时、悲伤时、生病时去责备孩子。
疾病不责:孩子生病是她最脆弱的时候,此时父母的关心和安慰胜过任何灵丹妙药,孩子生病的时候不要责备他。
古人总结的“七不责”犹如一盏指路明灯,指引我们批评教育孩子是需要讲究场合和方式方法的。
【2】
邻居H的女儿上小学三年级,常看她周末带孩子到各个机构赶场子,英语、奥数、美术、舞蹈,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每次看到娘俩脸上挂着满满的笑意。
有时在小区里遇到便会聊起孩子,我问邻居:孩子每周有那么多课程,她从来不喊累吗?H说:累,怎么不累呢?我看着都心疼!周末休息两天,被各种课程占得满满的,比在学校里还辛苦!
我又问:每次看到你们俩都特别开心,一点儿都感受不到学习的辛苦,你是怎么做到的?
H笑笑说:刚上学那会儿,我们可不是这样的,那时候工作特别忙,回到家还要管孩子,她只要不听话我就批评,不论场合不论地点更不管孩子的情绪,骂完当时孩子是乖了,但时间长了问题就来了,先是沉默一句话不说,再大一些是和你对着干,声音比你还高,在家里仿佛能跳到楼上邻居家去。
原来她也曾经是那个爱吼叫的妈妈,我想知道她是怎么做到现在这个结果的,问:那后来呢,什么时候开始转变的?
H说:于是我就想为什么我们不能好好沟通,是不是我的方式有问题?后来看了很多关于教育方面的书,也向别人请教育儿之道,才知道问题在于我没有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总是批评孩子,一想到批评她时那种可怜的小眼神,就觉得我这个母亲是多么不称职!不顾及批评的方式和场合使孩子总是陷于恐惧、害怕、无助当中,处于这样的状态下的孩子她怎么可能喜欢和我交流?后来和老公商量,他从外地调回来工作,下班后也能管孩子,我也有时间去社交,有压力和不痛快就和闺蜜说,我的情绪恢复正常了。同时我改变了对孩子的态度,决不在外面批评孩子 ,有问题在家里解决,静下心来给孩子讲道理,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也是有自尊心的。慢慢地,我们的关系就变成你看到的这样融洽,母慈子孝。
没有一个母亲天生就会教育孩子,都是从最初的懵懂到经历失败、遭遇不顺之后,才逐渐找到正确的教育方法。
【3】
古人总结的“七不责”,在当今有多少人能完全做到?
也许你忙碌一整天下班回到家,恰好看到孩子调皮捣蛋,瞬间工作压力无处释放,火气极度上升,此时孩子便顺其自然成为出气筒,当你呵斥结束火气逐渐降下来,殊不知孩子内心深处已经离你很远很远。
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快节奏的生活让每个人都背负着沉重的压力,无处释放时家人便遭了殃。常能看到在学校门口、马路边、饭桌上,父母对孩子唠唠叨叨,全然不考虑孩子的感受,使孩子身心发展受到严重的伤害。
作为父母,不要把过多工作和生活中的情绪带给孩子,更不能向孩子发泄。如果你真的爱孩子,就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要让孩子成为你的情绪垃圾桶。
【简宝玉日更打卡第二十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