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望梅止渴

作者: 池荷新影 | 来源:发表于2022-09-28 19:41 被阅读0次

成语释义:

眼望梅林,流出口水而解渴。比喻某种愿望难以实现,只能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成语出处:

《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成语故事:

三国时期的一年夏天,曹操率领军队攻打张绣。行军过程中,他们经过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到处都找不到水源。士兵们口渴难耐,士气低落,行军的速度慢了下来。曹操觉得这样不行,就命令队伍暂时休息,然后派人四下找水。可是这里是一片荒原,附近没有河流,也没有井,到哪儿去找水呢。曹操就命令士兵挖井,可是挖了半天,一滴水都没有见到。

曹操心想:如果让部队在这无水之地久停,必须想个主意,让大家离开这个荒原才行!他想了一会儿,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于是他站在高处,装作有所发现似的,大声对士兵们说:“有水啦!有水啦!”将士们听说有水,精神都旺盛起来,赶快从地上爬起来,都急着问道:“水在哪儿?水在哪儿?”曹操用手一指前面:“这条道我特别熟悉,前边不远就有一大片梅林,梅子又多又大,味道酸甜可口,咱们赶快走,到那里去吃梅子吧!”

众人听曹操说有梅子吃,马上想到梅子的酸味,嘴里就有不少口水流出。将士们嘴里有了口水,就不觉得难受了。曹操抓住这个机会。赶快整顿队伍,发出继续前进的命令,终于带领军队走出了大荒原,来到了目的地。

众士兵走了老半天,也没见到梅林。他们虽然知道曹操在骗他们,但既然到了目的地,可以休息,也就没有什么怨言了。

相关文章

  • 成语典故——望梅止渴

    成语出处: “望梅止渴”一词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载云:“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

  • 成语典故 •望梅止渴

    成语以深刻形象的故事典故讲述至深道理。成语故事是中华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奠基着我国的文化之熙。阅读成语...

  • 成语典故|望梅止渴

    成语释义: 眼望梅林,流出口水而解渴。比喻某种愿望难以实现,只能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成语出处: 《世说新语·假谲》...

  • 青梅煮酒

    曹操的“青梅煮酒”最有名气,不单有“望梅止渴”的成语,还出了个煮酒论英雄的典故。 《三国演义》中原文为: 操执玄德...

  • 对联

    一、成语派对(40分) 1、正衬 出句:守株待兔 [成语] 对句: 椽木求鱼 出句:望梅止渴 [成语] 对句: ...

  • 成语典故

    完璧归赵和负荆请罪这两个成语典故讲的是战国时期蔺相如的故事。完璧归赵说的是蔺相如是赵国的一位上卿,来到壁垒森严...

  • 成语典故

    一字千金 战国末期,秦国有一个大商人,名叫吕不韦。他在赵国经商时,曾资叻过子楚,即后来的秦庄襄王,又把自己的妾赵姬...

  • 成语典故

    一不作,二不休。 唐朝德宗时期,有一支军队在长安叛变,拥立原卢龙节度使朱泚为皇帝。朱沘自称大奏皇帝,拜张光晟为副将...

  • 成语典故

    一叶蔽目,不见泰山。 楚国有个书生,由于生活贫穷,很想找到一条发财的门路。 他读到一本书,书上说:谁如果得到螳螂捕...

  • 成语典故

    一发千钧 西汉时期,有个著名的文学家名叫枚乘他擅长写辞作赋。 开始,枚乘在吴王刘濞那里作郎中。刘濞想要反叛朝廷,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成语典故|望梅止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bnca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