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因为跨专业,我很明显的感觉到他的辛苦。比如说原先他的微信步数一直保持在20000步每天,但在那三个月时间呢基本很少超过6000步,并且好几次和他联系总是压低声音说在图书馆,甚至于有一次值夜班凌晨三点他的Qq还在线,让我也不得不为他担忧:这种强度受得了吗?于是便多次打电话让他不要太拼,一定注意身体之类的。而那小子总是笑呵呵的说“不拼咋办?拼不上大学不是白上了吗?”无奈之下就只好给他发红包让吃的好一点……
短短几个月之后走进考场,在经历笔试、复试之后如愿以偿的收到了入学通知书。
三年读研我印象最深的是毕业论文答辩。从前期的实地调查研究、形成论文到预答辩到正式答辩。
前期调查过程很忙。因为YQ原因,所以那段时间几乎是连三赶四,有时候一天要赶好几个村子,唯恐被封控。形成论文预答辩对他又是一个打击——格式不合,内容不太充分。所以,我清楚的记得他是两天三夜在赶(中间还有一个高层次人才引进面试)。我对他说,论文答辩务必通过,他牵涉到按时顺利毕业,这个通不过一切都没戏。好歹仅仅是格式问题,在经过修正之后顺利通过答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