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和书是不一样的。有的书看完能给我们带来生理的愉悦,却不会给我们任何思考,看完就完,比如言情小说、娱乐杂志,有的书却能颠覆我们长久以来的观念,解答我们的困惑,启发我们的思考,让我们看完有一定的收获。最近我看的一本书《刻意练习》就颠覆了我的思考,给了我几个启发,当然如果看完你没有去运用,照样没有收获,下面我就谈谈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四个启发,以及看完后我的运用。
一、天才不是生来就天赋异禀的,天才也是经过刻苦训练才达到超出常人的技巧。然而正如冰心的诗所说的“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我们往往容易看到成功人士收获鲜花掌声的一面,却忽略了他们背后付出的艰苦代价。然后以此作为借口,某某能够成功,是因为他们继承了父母优秀的基因才成功的,我们普通人没有,所以再什么努力也没有用。但本书的作者却明确地告诉我们,天才即使有“基因优势”,也是需要不断的刻苦练习才能出类拔萃,否则就会和我们中国古代的神童方仲永一样,没有后天的教育培训,最终“泯然于众人矣”。想要成为某个领域的顶尖高手,关键在于“刻意”地在这个领域内,练习。
二、那么想要拥有出类拔萃的才能,只要不断地投入时间和精力,就可以了吗?想想我们的老师小时候是怎么教我们的,“就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仿佛你只要持之以恒地付出努力,就会有收获。但本书作者却用了大量的例子来告诉我们,真正的关键根本不是练习时间的长短,而是练习的方法。就好比我们追求一个喜欢的女孩,我们不断地买礼物给她请她吃饭,却换不来女神的倾心。因为有可能女神喜欢的是梨子,我们却错误地送了一车苹果,这就是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导致的。想要提高我们的技能,除了要锲而不舍地练习外,还要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
三、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要有一个优秀的导师,因为他可以旁观者的身份提供及时的良好的反馈。学习需要老师的教导,这个可能我们都不会反对,然而我们可能都会认为既然是老师,那么他在技巧上一定要超过我们,不然我们要学习什么,这会导致我们不会轻易就向别人学习,因为我们通常会认为周围的人不如我们,既然不如,还有什么好学习的,所以导致我们不耻下问,久而久之我们的能力也一步步退化。本书作者却告诉我们,一个优秀的导师更重要的作用是向我们的练习提供良好及时的反馈,不一定要在技巧胜过我们,作者说,许多世界运动冠军如李娜、刘翔等等,都会聘请教练,难道是因为他们的教练的技巧远胜他们,不是的,是因为教练可以通过他们的赛场的发挥给出针对性的反馈。所以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子”,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习工作中,只要有人能指出我们犯过的错误,避免再犯,就是我们可以学习的导师。
四、刻意练习不好练。现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娱乐至上的时代,我们工作学习都不可能不受到许许多多的诱惑,这会使我们在练习的时候分心,抵挡不了诱惑,边练习边娱乐,美曰其名“劳逸集合”“寓教于乐”。比如我们以为通过看电视上的历史剧就自以为了解了真实的历史情况,观看《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就以为对我们国家的美食一目了然,然而真正的历史和美食都是十分枯燥的,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只是真实情况的十分之一,电视上播的只是经过剪辑过的最精彩的片段。如果我们真想掌握历史的真实情况,就要老老实实地看古代文献,看历朝历代文人墨客的记录及当代历史学家考古发掘的真实情况,才能对我们想了解的历史有清晰的认识,这就得像个历史学生一样过十几年本科、硕士、博士的苦读才行。学习任何技能都必须忍受寂寞、枯燥、乏味的练习过程,针对想要学习的技能重复的练习,踏踏实实地付出汗水,才能有所成就。
以上就是我看完《刻意练习》的启发,可是看完不等于就会,如果不把书上学到的知识遇到到工作和学习上,还是没有卵用,就像那句人们经常会用的调侃说的一样,“从小到学过很多道理,却依然没有过好这一生。”
所以接下来谈谈我看完这本书后我是怎么把它运用到我想提高的技能上去。《刻意练习》的中文版译者万维钢先生把“刻意练习”总结为下面4个要点:
1、只在“学习区”练习;
2、把要训练的内容分成有针对性的小块,对每一小块进行重复练习;
3、在整个练习过程中,随时能获得有效的反馈;
4、练习时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
我想提高的技能是写作能力,我的想法是如果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能够一起练习写作,写完能够互相讨论互相批评就好了,很幸运的是我在微信群里找到一群对写作抱有相同兴趣的网友,我们建了一个微信写作群,大家都有想法想认真写作,就是没有人提出方法和规则来组织。我看完《刻意练习》后想,也许可以在微信群运用这些要点。
首先我认为要写提高写作能力,就不能再和以前一样随意想写就写,得有明确话题,对针对某些文体写相应的文章,不断地写,熟练掌握一种文体的写作套路才行。因此在群里我们要求每人一周完成一篇文章,写作主题按大家最想写的话题去写。规则得到大家的认同后,我开始安排这一周的计划,3天的时间来集中看书,把想写的主题能找到的书都精读一下,不像以前一样随意看书。然后再用1到2天的时间构思任何动笔,文章的结构该如何安排。主题如何突出等等。可以说,这几天的注意力都是高度集中的,看到的书觉得用的会记下来,看到好的句子还会抄一遍,脑子里时刻想着文章还如何谋篇划局,该如何遣词造句等等,即使这样到了真正动笔的时候还是有想不清楚的地方,尤其是一急躁就想玩一下手机,这时我就会想,如果我连写一篇文章的耐性都没有的话,还怎能提高写作水平?强烈的写作念头最终使我不得不按下心来写,当然能不能写得好则得另说。最后我想说的是,制定规则是我们特地强调每人要先上缴一点写作经费,除了让参加者有一种参与意识外,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种正向的刺激和反馈,因为写得好能够得到奖金,会让大家更投入去写,然后作为回馈,写作最佳者要对大家的文章给予意见,当然写好后大家一起讨论对每个人来说也是一种及时的反馈,可以看出自己的不足,在以后的练习中得到改善。
���e������h�lx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