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甲高度概括了我们认知结构的三个层次,知识数量、知识获取速读、知识深度。
毋庸置疑,能打败大多数的,是我们的知识深度,“无用之用”是深度认知的基础,我不敢确定这个说法对不对,但是,“临界知识”带给我的感触颇深。掌握底层思维能力,可以毫不费力的撬起我们花费大量精力去学习的所有知识,没错,是所有!
从我去学催眠开始,就有人不停的问我:“你学这个有什么用?”到后来学文案、玩社群、学插画、视觉笔记,直到今天,都还有人问我:“学这个干什么?”
在大多数人看来,学催眠是为了接个案,挣钱!学文案是为了接个案,挣钱!!学画画是为了接个案,挣钱!!!但是很显然,它们目前都没有给我带来任何经济效益,所以身边朋友很不解。
那我是不是陷入了忙乱的学习中呢?武艺在精不在多,我是不是只用抓一门就够了?这个问题我认真思考过。当初学催眠是为了解决自己的问题,后来研究心理学领域,确实是很想把它当做一门武艺去精,但是现实是,真的要精需要大量金钱,这就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了,我并没有那样的实力,所以我选择加入心协,去向大师请教,多少有些收获,但不能达到挣钱的目标。我对文案感兴趣,就想着能不能挣点快钱,用以支撑心理学的学费呢?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我又发现自己的协调能力不足,于是参加社群,看了很多书后发现,道理很好,但是记不住,于是又用视觉笔记的办法。
现在谁再问我,学这些有什么用,我仍然无法回答,但是在我摸索的这一路当中,我发现他们是能够互相促进给我解决问题的,视觉笔记和插画激活了我的思维,能够帮助我吃透一本书,而书中的道理指引我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我的沟通协调能力,与人交往能力得到提升,不知不觉中,心理学涉及的知识也能够被我应用起来,甚至,我一个教普通话的老师,因为普通话的这点特长在社群里找到存在感,我可以同时为上一级单位做资料,快速解决问题,随后还能参加优质课的评委。这些工作我都不精,可是我能做好,除了我愿意不耻下问之外,我的学习能力是有目共睹的。
所以,尽管我似乎是瞎忙,但它们都能被我用上,这是不是“无用之用”?
理解了这一点,接下来我要学会用,花80%的时间,用在这20%的关键问题上,而不是平均地把时间花在各种知识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