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欣赏是一种修养(2)

欣赏是一种修养(2)

作者: 时间yi | 来源:发表于2017-10-23 13:53 被阅读110次

    时文

    欣赏是一种修养(2)

    十多年前的一个“三八”节,在昆山的大戏院里,心理学家张怡筠给昆山的女性们讲《其实快乐很简单》,告诉女性们学会如何去欣赏你的另一半,恰到好处地去夸夸你的另一半,保持家庭生活快乐与幸福,受启发我写了篇文章《欣赏是一种修养》。

    今天,我还想用这个题目写篇文章,缘于这国庆长假里,我再次聆听了薛仁明老师的课,感受颇多。薛老师来昆讲了三次课,有幸我都去听了,三次课的上课地点从图书馆到文化馆再到清朗书房,内容从《文化基因与生命安顿》用礼来安顿、《中国文化研修课》听论语看戏曲,到这次的《从<史记>看中国人的生命气象》,我再读他的《其人如天》,总算明白了他的讲学意图,再次感受到欣赏是需要修养的。

    薛仁明老师从张良遇见黄石公,拓展开来解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其含义是:你有多少文化沉淀你就有多少生命气象,也就是你的生命状态,你才会从你相遇的人身上学习到你没有的优点,才能避开他人的不足。能打开你生命气象的人就是你的大师,找到你生命里的真正大师,你得有能力把持得了,得有能力去领略,有能力能把持的人,才有可能处处都被启发。你是什么人便会遇上什么人;你是什么人便会选择什么人。由你成我,这样看来欣赏也是一种能力了。

    薛仁明老师说:我讲《史记》,无非是希望透过刘邦、张良与司马迁等人的生命高度,让大家更清楚地照见我们的时代与我们的自身,从而找到每个人可以有的当下安然。这次课他重点讲的是《史记》中留侯世家张良,上课第一天回家后,我就把他写的《其人如天》看了一半,我看下去的动力是希望能找到老师心目中的那个张良,用他白天讲的那个视角写的张良,最我终没有找到。第二天,我让老师在这本书上签名,并说了昨天晚上看了半本书,你没有写到张良的,老师什么时候专门写张良。老师便在课上讲了,他的书要慢读,一天一篇,要品,且要读出声音来,慢慢咀嚼的,是需要涵泳的。于是我懂得了,他第一天所讲的对格物致知的顿悟和渐悟,所谓有之事都是自作自受;磨的哲学意义,男孩与男人的区别就是有没有经受过磨,黄石公对张良的这种恶搞,也是一种磨,把折磨变成磨炼,就能磨出人生的高度和生命的厚度,才能让人具有观事的丰富度,才能显示一个人的通透度。

    我第一次听到“涵泳”这个词汇,百度了一下,涵泳指对文学艺术鉴赏的一种态度和方法,对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应该沉潜其中,反复玩味和推敲,以获得其中之味。涵泳承载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也从根本上体现着汉民族的思维方式,即西方人重逻辑和实证,而东方人(中国人)重感悟与直觉。从而再一次明白了老师为什么强调文化基因,要用礼来安顿生命。涵泳的另一层意思,是品味、内涵、内蕴,这需要沉思,需要沉淀。我也理解了薛仁明老师对沉默的解读,克制你的那份善意,克制你的那份使命感,是一个比较大的锻炼,有用才说,不说废话,要说有能量的话,你才会体会到省话的益处。

    去年讲课时,薛仁明老师讲到了“香蕉人”,于是我就与女儿讨论起来了这个命题,因为在同龄人中,她去过的国家算是多的,与世界各国人合作做科研,应该有自己的看法,她是这么回复我的:说实话,“香蕉人”在我看来是非常贬义的词,首先不应该以颜色来区分,这就是一种歧视,白人,黄种人,黑人……其次,这样的矛盾在任何一个移民家庭都会存在,旧的文化和新的文化的冲突,如果一个人搬到了一个新的地方,为了融入到当地文化,当然需要有所改变,可是又想跟过去有所联系。对下一代而言,出生地就是家,父母的过去和他们没有什么关系,就是这样。这是去年她的回复,我想今年我再与她讨论,也许会有新的看法。这也是一种文化自信!而这种文化的自信,应该来源于对自己民族的文化欣赏,而这种欣赏是需要修养的!

    欣赏是一种修养(2)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欣赏是一种修养(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bqau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