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曲娅菲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摆渡人
通过一整天不间断的阅读,读完了赫尔曼黑塞这本《悉达多》,看名字你或许就知道了,它讲的是关于佛陀的故事。和一行禅师的《佛陀传》不同,这本书通过一个婆罗门的儿子悉达多和好友歌文达从年轻求道到年老悟道证悟的故事。
悉达多和歌文达的一生也是我们每个人一生的缩影,我们又何尝不是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日子里日渐平庸呢?然后又不断去寻找生命的意义?去追寻内心深处的那个真实的声音。
我们一方面体会到努力奋斗获得物质后的安乐,另一方面却又在求不得,放不下,得不到的痛苦中骚动。之前看过一句话,说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关键是怎么区分东西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呢?东西好像是不分正确错误与否的吧?东西就是东西,任何的价值以及意义都是外在赋予它的。
还听过一句话,说快乐不是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难道说拥有的多的人不快乐吗?不计较就真的会获得更大的快乐嘛?我觉得更多的是当下的心境状态,而快乐没有变,只有心像流动的水一样,时而泛起涟漪,时而波澜不惊。原来一直喜欢“活在当下”这四个字,但是一直未明其义。直到读《金刚经》看到了“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才明白。
我们给自己寻找信仰,更多是想给自己寻找一个让灵魂安放的地方。就像我们信仰佛陀 信仰耶稣 信仰真主安拉一样,最后我们想要活的更好的方式仍然是积极向上,努力奋斗,靠着自己的奋发图强从而获得梦想的实现。
那么追求了物质生活质量的改善后,我们便开始寻找身心的长久安宁。那么实现这些依旧靠的是自己,佛告诉我们的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方法不需要像外求道,只需把自己的明镜台拂拭干净,便能明心见性。
所以心就是一面镜子,映射的影子便是真实的写照,如果想要获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则需要我们自己向内求,学会佛教给我们的教义,然后去修行,去学习,去证悟。人人都有灵山塔,莫向灵山塔下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