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终于来到了他的身边……
长满藤草的小道一直延伸至山门,即使是冬日,也依然带着绿色,宛如一条绿丝带缠绕着山腰,雪后初晴,终年积雪的山峰,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发出亮眼的光芒。我,一名来自21世纪的中学生,乘坐时光机器来到了梦寐以求的唐朝,隐居于如仙境般的匡山。
今日,我来到山顶观望,"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正当我留恋于这大好风光时,一座破旧的屋舍吸引了我的目光,它坐落在嫩绿的竹林之中,屋顶落满树叶,长满青苔,屋旁古木参天,横斜的树枝倒映在河水中,这时,一个人影在不远处闪动,明明是匡山之深处,更是大雪满枝,竟有人来。只见他走进破旧的屋舍,稍作整理,便站在窗前,望着银装素裹的山林,突然对着寂静的山谷大喊,"此时重一去,去合到三清。"我不禁感叹:"好句!"我顺着山路来到屋舍,走进竹林,顿时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萦绕在鼻尖,翠绿的竹子被洁白的雪衬得更加青翠欲滴。"孰人?"当我沉醉于竹林时,屋内的年轻郎君不知何时已来到我的身边。"鄙人子清志,一介小书生,在山中隐居苦读,方才闻君之作,觉甚好,以此来访。敢问阁下尊姓大名?"我随意胡诌了个名字。"吾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此乃吾故居,不知君可否与鄙人相交?""固许。"我极力掩盖自己兴奋之情。与太白一番攀谈,得知他出生于701年,好剑术,喜任侠,二十岁,便只身出川,开始漫游,一心想实现政治理想,却处处不顺。
自此,我与李白相交为友,共同寒窗苦读,闲暇之时,于家中饮酒、吟诗,在大明寺静坐、读书,好生有趣。太白领我走遍匡山,站在山顶远眺"晓峰如画参差碧";近处"藤影摇风拂槛垂";走在山间"野径来多将犬伴"。那一日,我二人来到家旁的大明寺,相依于树前,观看云霞,那池上曾有白鹤飞来,后来又不知所踪,大树下,小池边,太白拉着我的手道"莫怪无心恋清静,已将书剑许明时。"我听后立刻回答,"我愿与君同行。"
翌日, 我随太白阔别匡山,开启漫游天下之旅。天宝元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进宫,供奉翰林,陪侍皇帝左右。一年后,太白对御用文人生活日渐厌倦,玄宗呼之而不朝。甚至于奉诏醉中起草诏书,引足令高力士脱靴,宫中人恨之,谗谤于玄宗,玄宗渐疏之。李白只能“徘徊庭阙下,叹息光阴逝”,过着放荡醉酒的生活。天宝三年暮春,李白写了最后一首古风《秦水别陇首》:“秦水别陇首,幽咽多悲声.....挥涕且复去,恻怆何时平?”就是在这样的心绪下,李白自此离开了长安。在随后的十几年间,我们经历了安史之乱后的漂泊流离,经历了蒙冤被囚禁的牢狱之灾,经历了戴罪流放的屈辱之后,岁逾花甲的我们最后一次来到宣城,这时已没有了昔日迎来送往的场面,没有了敬亭论诗的潇洒,我们踱步在寂静的敬亭山中,鸟儿一只只高飞远去,天空中仅剩的白云也悠然飘走,来到山顶静坐许久时间,好似又回到了青年时,只不过现在只剩下这孤独的敬亭山了。
垂暮之年,太白往依当涂县李阳冰,在一个寒冷的冬日,出游历阳,结果归当涂时,卧病在床,11月,太白在病榻上把自己的手稿交给了李阳冰,并赴《临终歌》,与世长辞。
至此,我也该回归现代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