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牛言非语乱翻书
关于“公开课”的几句闲话

关于“公开课”的几句闲话

作者: 梦轩斋 | 来源:发表于2021-04-17 12:49 被阅读0次

    关于“公开课”的几句闲话

    昨天半夜,小鸟在我仅留的教育小群里转了一篇微信文章,题目叫《老师公开课的真实写照》。

    紫雨说:“我小时候被老师导演过,所以认为很荒唐。因此,不喜欢这样的公开课。”

    鸟说:“我也不喜欢,但是也见过,当时好诧异。上教研课还能这样?”

    紫雨说:“嗯,一辈子不会上这样的公开课。”

    小群里的人不上,没用。必须承认,公众号里说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这样的情况我也经历过。做老师18年,只上过一次官方正经的教研课。当时一点头绪也没有,校长和几位朋友抓着教研员磨了一夜,弄了一个教案。我觉得不是我的风格,可是,自己也实在是没有头绪。于是,开始“试教”,但我是记不住教案的,所以,每一次上的都和前一次不一样。最终,在上课前又调整了一搞,完事。

    2010年执教省作文研究课,也是没头绪。教编组在南京让我们几个都试教了一下,用高明的话说就是“这几节课暴露了习作教学存在的所有问题”。那个春节是没过好的,最终上课前候场的15分钟,我理了下思路,把课给混过去了。

    03年向后,每学期听100节课。自己学校同事的、俱乐部老师的、学校组织的一人一课、教育局和各种机构举办的各种活动的公开课,也见到了不少事先精心排练的“表演课”。有这样几个例子:某次在盐城一个学校,内地和香港的老师同题异构,内地的那位老师不光早就对好了答案,甚至还安排了一个孩子“激动得哭了”,因为我是工作人员,所以,事先一不小心听到了老师的课前再指导,当那一幕发生的时候,我的内心是非常羞愧的;另外一个活动,给一位特级教师做课堂实录,百度的时候搜到了一个实录,结果发现省事了,这节课和实录是一字不差,尔后,我发现,类似的名师还不少……所以我说:“如今在四处穿梭的这帮特级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必将是教育的罪人。”

    我把这些课称之为“假课”,用官方的叫法就是“公开课”了,与之对应的是“家常课”。我一度很奇怪,怎么会有这样的区分,按理来说,“课”就是“课”,无非是后面多了一些观众罢了。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手段都应该是一样的呀!可是,显然是不一样的。我们OUT了。为了所谓的地区荣耀、学校脸面、教学成果,或是领导的个人喜好,有相当一部分的地区、学校选一些素质较好,比如比较漂亮或者帅气的男、女老师,用一个团队来为他们服务,备课、做课件、化妆等等,而这些老师只需要去按照事先定好的模板去执行就好了,然后通过一次次活动展示,一个崭新的“名师”就诞生了,地区、学校的美誉度增加,个人的荣誉、利益滚滚而来。这里面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不能独立备课、做课件。这些叫“人造名师”,碰不得,但是,光环之下,哪容得下一点点质疑。倘若有普通老师发声,其幕后的专家团队、利益团队滚滚而来,瞬间就可以把提出问题的人解决了。然后,一切安好。可是,有多少人想过,这些所谓“名师”给孩子、给教育带来了什么样的恶果?这也是我后来不听类似的课的原因。因为,这些已经不是“课”,也不是“老师”了,而是演员在演戏。

    好的语文老师上课是什么样子呢?一次和高林生老师闲聊时,他说应该是这个样子的:朝讲台上一站,你们问,我来说。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样的老师肚子里有,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能信手拈来。这样的老师我还真遇到过,我们师范时候的班主任,也是历史老师杨林。他上课,不带课本。一般就问第一排的女生:“上节课讲到哪儿了?”然后历史典故、趣闻杂谈,旁征博引,娓娓道来,直到下课,下节课继续。毕业近30年了,我们谈到他,都是非常敬佩的。

    为什么其他老师不敢呢?肚子里存货不多。越不多,越心虚,就越要排练,背台词、对口型。常常有些老师把教案发给我看,我一直很奇怪:万一学生的答案和你的预设不一样,该怎么办呢?我是提倡记住核心目标,最多记得几个大的结构上课的。其他的,一切根据课堂上的生成来往下走。wan

    教师生涯的后期,也外出上了不少课,都不试教,主要还是把功夫花在了琢磨教材上。其实,是个老师都知道:教学要备课,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外出上课,一般都是遭遇战,我本来也嘴笨,为了增加神秘感,干脆都不事先接触学生,课前用3、5分钟聊个天,上课,挺好。学生不熟悉,怎么上好课?做两件事。课前认真读教材,反复读,琢磨每一句话、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符号,把教材弄透了,教法自然也就有了。课中认真倾听学生,听学生的每一句回答,及时给他们回应,并据此推进教学。课似乎也上得挺顺畅。有个同事常常批评我冷血不会煽情,有一次在常州焦溪小学上《第一次抱母亲》,应该是正月初九刚开学上的。课是上一学期就开始准备了,随便选的,还是没感觉,就反复读课文,白天读、晚上读,读到最后自己都觉得自己读得很难听。不夸张地说,这篇课文我至少读了200遍,终于写了一篇教案,但总是觉得不是十分满意。那天晚上住在学校安排的大房间里,心虚睡不着,半夜把空调打开制冷接着备课,还是读课文,突然读到了一个词“没想到”,一下子就找到了感觉,把文中的好像是6句“没想到”拿出来,反复读,最终读出了母亲的深情。那节课据说骗了不少老师和孩子的眼泪,我煽情成功。但,这个情不是演出来的,应该是反复咀嚼语言文字加共情的结果。这节课,我是满意的。

    离开学校已经9年,但我能确定,这样的“公开课”依然存在。

    为什么?驾轻就熟,学校、老师要面子,容不得“出错”。昨天的这篇公众号文章,也说明了这样的现象涛声依旧。

    为什么?缺乏底蕴、缺乏自信,把心思和精力花在了细枝末节,而忽略了教师最基本的素养养成。

    公开课是这样,其实,教育的这种总是在挠痒痒,而却不去关注核心的事情还少了吗?

    罢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公开课”的几句闲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bvul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