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第十四章 总结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第十四章 总结

作者: cy_bit | 来源:发表于2019-06-18 17:14 被阅读0次

    1.货币的发展,由贵金属到票据到钞票到种类繁多金融产品。其本质都是人们信任的政府(银行)出具的欠条。

    早期的欠条政府(或机构)承诺兑换金属货币,如今的欠条仅仅是交换的媒介,已经不能兑换金属货币了。这个欠条之所以能成为货币,需要人民对政府的信任来维持。

    2.如果除去法律因素,银行能发行多少货币,就仅有人民的信任和银行的信用来约束。

    在法律上,美联储对各商业银行有法定准备金的约束,法定准备金是指,银行发行货币量(出具的欠条量)时,必须先留存所发行货币量一定比例的数值。而超出这个法定准备金的数量称为超额准备金,银行就是用超额准备金进行投资。

    法定准备金/发行货币量=法定准备金率。

    法定准备金率是分级确定的,不同存款额度的法定准备金率不同,平均在7%-8%左右。

    存款扩张,即A把钱存入银行1,银行1用超额准备金借贷投资,B从银行1处获得贷款,又把贷款存入银行2,银行2用超额准备金借贷投资,C从银行2处获得贷款,又把贷款存入银行3,银行3……这样循环往复的过程。存款扩张上限是,存款额*存款扩张率(为1/法定准备金率)。

    3.按流通性,可以把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量分为M1和M2。其中M1大概有市场上的钞票,支票存款等,流通性强。M2包含M1,含有一些流通性稍弱的其他存款等。两者可以相互转换。

    4.美联储是政府机构,分12家银行,在不同的州。其通过贴现率,公开市场操作,支付商业银行准备金利息等来调节市场上的货币量。

    法定准备金一般作为既定的游戏规则,很少通过调整法定准备金率来调节货币量。

    贴现率,美联储借贷给商业银行的利率,一般商业银行也比较难以从美联储借钱,所以一般也少用。

    公开市场操作,美联储通过卖出国债来增加市场的货币量,进而银行会把多出来的货币贷出去盈利,最后导致利率(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降低。美联储通过买入国债来减少市场的货币量,进而银行会收回货币,紧缩贷款,最后导致利率(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升高。这里国债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更高的信用,是国家承诺的更大的更稳定的利益,所以才能快速买入卖出。

    支付商业银行准备金利息影响着,银行借贷的意愿。如果其比较高,那么银行更倾向于把钱存在美联储获取利息,如果其比较低,那么银行更倾向于投资出去获利。

    5.美联储的目标是保证市场上货币量的稳定,避免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发生,但目标能否实现和如何确保实现,是比较复杂困难的过程,且往往存在各种争论。

    6.为了防止银行被挤兑,信用破产,美国政府成立了联邦存款保险公司。

    货币的后盾并不是黄金,货币之所以成为货币,是因为人们相信其供给的有限性和其未来还持续有限。有些人担心银行无限地发行货币,所以更愿意相信自然的有限性,希望货币能和贵金属挂钩,即金本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第十四章 总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bwa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