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元干(1091—1161),字仲宗,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晚年自称芦川老隐。芦川永福人,曾任太学上舍生、陈留县丞、朝议大夫。金兵围汴,秦桧当国时,入李纲麾下,坚决抗金,力谏死守。曾赋《贺新郎》词赠李纲,后秦桧闻此事,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尔后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乡。张元干和张孝祥被尊为南宋初期“词坛双璧”。
贺新郎
(寄李伯纪丞相)
曳杖危楼去。
斗垂天、沧波万顷,
月流烟渚。
扫尽浮云风不定,
未放扁舟夜渡。
宿雁落、寒芦深处。
怅望关河空吊影,
正人间、鼻息鸣鼍鼓。
谁伴我,
醉中舞。
十年一梦扬州路。
倚高寒、愁生故国,
气吞骄虏。
要斩楼兰三尺剑,
遗恨琵琶旧语。
谩暗涩铜华尘土。
唤取谪仙平章看,
过苕溪、尚许垂纶否。
风浩荡,
欲飞举。
【注】贺新郎:词牌名。李伯纪:即李纲。鼻息鸣鼍鼓:指人们熟睡,鼾声有如击着用猪婆龙的皮做成的鼓,即有鼾声如雷之意。鼍鼓:用鼍皮蒙的鼓。鼍:水中动物,俗称猪婆龙。“谁伴我”二句:用东晋祖逖和刘琨夜半闻鸡同起舞剑的故事。见《晋书·祖逖传》。
李纲画像十年一梦扬州路:化用杜牧诗“十年一觉扬州梦”,借指十年前,即建炎元年,金兵分道南侵。宋高宗避难至扬州,后至杭州,而扬州则被金兵焚烧。十年后,宋金和议已成,主战派遭迫害,收复失地已成梦想。骄虏:指金人。《汉书·匈奴传》说匈奴是“天之骄子”,这里是借指。要斩楼兰:用西汉傅介子出使西域斩楼兰王的故事。《汉书·傅介子传》载,楼兰王曾杀汉使者,傅介子奉命“至楼兰。……王贪汉物,来见使者。……王起随介子入帐中,屏语,壮士二人从后刺之,刃交胸,立死。”
琵琶旧语:用汉代王昭君出嫁匈奴事。她善弹琵琶,有乐曲《昭君怨》。琵琶旧语即指此。谩暗涩铜华尘土:叹息当时和议已成定局,虽有宝剑也不能用来杀敌,只是使它生铜花(即铜锈),放弃于尘土之中。暗涩:是形容宝剑上布满铜锈,逐渐失光彩,失去作用。铜华:指铜花,即生了铜锈。垂纶:即垂钓。纶,钓鱼用的丝线。传说吕尚在渭水垂钓,后遇周文王。后世以垂钓指隐居。
友聚此词乃词人于绍兴八年(1138)作于福州。南宋建炎元年(1127)五月,宋康王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即位,建立南宋王朝,是为高宗。起用李纲为宰相,张元干被召回,封朝议大夫。李纲积极改革弊政,充实国库主张北伐,反对迁都江南。但主和派执意与金议和,李纲仅任七十多天就被罢免。绍兴八年(1138)冬,李纲在福州上疏反对朝廷议和卖国,张元干得知李纲上书事,作《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
此词上片写词人登高眺望江上夜景,并引发出孤单无侣、众醉独醒的感慨。下片运用典故以暗示手法表明对宋朝屈膝议和的强烈不满,表达对李纲的敬仰之情。
贺新郎
(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梦绕神州路。
怅秋风、连营画角,
故宫离黍。
底事昆仑倾砥柱,
九地黄流乱注。
聚万落千村狐兔。
天意从来高难问,
况人情老易悲难诉!
更南浦,
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
耿斜河,疏星淡月,
断云微度。
万里江山知何处?
回首对床夜语。
雁不到,书成谁与?
目尽青天怀今古,
肯儿曹恩怨相尔汝!
举大白,
听金缕。
胡铨塑像【注】底事:言何事。昆仑倾砥柱:古人相信黄河源出昆仑山,《淮南子·地形训》:“河水出昆仑东北陬”。传说昆化山有铜柱,其高入天,称为天柱。此以昆仑天柱,黄河砥柱,连类并书。九地黄流乱注:喻金兵的猖狂进攻。聚万落千村狐兔:形象描写中原经金兵铁蹄践踏后的荒凉景象。耿:明亮。大白:酒杯。
此词作于绍兴十二年(公元1142年)。绍兴八年因反对“和议”、请斩秦桧等三人而贬为福州签判的胡铨,在这年再次遭遣,除名编管新州(今广东新兴),亲友都不敢去送他,张元干却写这首《贺新郎》词送他。
张元干塑像这是一首非同寻常的送别词,个人之间的友情被放在民族危亡的大背景中来咏叹:既有深沉的家国之感,又有真切的朋友之情;既有悲伤的遥想,又有昂扬的劝勉。作者以慷慨悲凉的笔调,所抒发的不是缠绵悱恻的离愁别恨,而是忧念国事艰危的愤慨之情。词之结尾,与友人共勉的胸襟和抱负,殊为可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