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想减肥,却总是控制不住自己吃甜食的冲动?
你是不是每年都做了年度计划,到头来一件事情都没有完成?
每当商场淘宝打折促销,你都抑制不住自己的购买欲,事后总是想剁手?
其实这些都不怪能完全怪你,是你的本能在起作用。
你之所以喜欢吃甜食,是因为原始狩猎时期,食物极端匮乏,人们一旦发现甜度高的野果会大量进食,转化为脂肪储备在自己的体内,以便对付饥荒。你的懒惰也是长期生物进化的机制,他会让你尽可能地减少体力脑力的消耗。同样道理,贪婪,快速反应减少思考,也是深深印刻在你基因的命令。在原始社会,在遇到猛兽时候,你的第一反应应该是快速逃跑,而另一部分思考的人,会思考怎么跑?跑哪里?周围有没有同伴?在原始社会,用思考解决问题的人都在生存竞争被淘汰了。
原始社会,处处都是野兽,饥荒,灾害,疾病,生存是唯一需要考虑的,其他都是次要的,我们身体的几乎所有基因都是为了生存而存在的。
但是我们世界变化太快,可以说是天翻地覆。而我们的基因还没来得及适应这个快速变化的社会,我们的基因仍然认为生存是第一要义。如果你仍不及时发现并更正,它会让你生活中处处受挫。
你会贪恋甜食,因为本能;你会行动迅速却缺乏思考,因为本能;你会被商家的数字游戏所欺骗,因为本能;你会沉迷美色,因为本能。在现代社会,基因的本能让你受益的同时,其实伤害你的地方更多。
我们总喜欢我认为,我觉得,我喜欢。但是你有没有真正想过,这个我,到底是不是真我,还是基因的假“我”。
我虽然在减法,但是我真的觉得我喜欢吃甜食,我不想因为减肥产生自我束缚,这样太不好了,这样会失去自我,把人生过得太乏味了,我虽然想减肥,但是我更想吃甜食,真是左右为难,我也不知道怎么做。
你发现了没有,你的理性思想,很难在你决策中有立足之地,我们的基因太强大,可以让你对它言听计从,基因说什么,你一般就会做什么。如果你不按照基因说的去做,基因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说辞,让你听基因的话,并自欺欺人地自圆其说。你深信不疑的东西,正在欺骗你。
这就是基因的强大和可怕。它就像是牢笼,将我们自己锁在里面,外面的死亡威胁进不来,但是你也出不去,看不到更广阔的天空和未来。
这里举个例子,《昆虫记》中记载,有一种昆虫叫掘地蜂,在自己的洞内产卵后会去外面为自己的幼虫寻找食物,它会麻醉蟋蟀,然后拖到自己的洞口处,这时候掘地蜂为了保障自己的安全,会自己先进洞口内探查一番,再将蟋蟀拖进洞内。科学家感觉很惊讶,怎么掘地蜂这么聪明,会有这么一个动作,于是科学家反反复复观察了多次,掘地蜂都会这么做。这时候有个科学家很好奇,在掘地蜂进入洞内探查的时候,科学家故意把麻醉的蟋蟀拖远了1英寸,这时候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掘地蜂重新将猎物拖到洞口,但是又重新进去洞内检查一番,科学家又把猎物拖远1英寸,掘地蜂同样把猎物带到洞口处后自己又重新进入洞口勘察,这个动作重复了40多次,掘地蜂最后仍然不会直接把猎物拖进洞内。
你可能会觉得掘地蜂怎么这么蠢,还是说记忆不好?其实都不是,因为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掘地蜂的这套动作流程已经成为一种本能,当外界环境变化的时候,本能来不及适应,所以仍然遵循旧的操作模型。是一种刻板的,自发性行为。
其实带给我们真正的思考是:我们凭什么说自己不是掘地蜂?
研究证明,人类95%的行为是基因决定的自发行为,另外5%所谓理性,也是基因层次自发的理性,换句话说,我们仍然逃脱不了基因的束缚。
但是我想说的是,这结论不是让我们听天由命,而是要让我们警醒,本能是种可怕的双刃剑,不能听之任之。
世界上,成功的必然是少数人,他们之所以成为少数人,必定有和其他人大不相同的地方,我们除却了文化背景,运气,家庭背景等不可控的因素外,你真正需要塑造差异化最好的方法就是,从自身出发,进行反直觉训练。
如果你事事遵循本能,那你也极可能就是成为大多数的一般人。你可能会说凭什么这么说?我想这句话应该反问自己,自己凭什么成为那少数的精英,成功人士?
我做的事情和大多数人不同?
我对事情的思考和态度和大多数一不一样?
我做事方法和行事风格和大多数人一不一样?
如果你做的事情,想的事情,对事情的态度都和一般人没有太大的区别,那么凭什么你会成为那少数的成功人士。
只有差异才能创造差异,而反直觉,反本能就是最大的可塑性差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