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一个优秀的读书爱好者,最近朋友们疯狂的读书、写读书笔记。我心里好惭愧,有些羡慕嫉妒恨,胡侃一篇,聊以自慰。
前两天听了一篇演讲《碎片化时代,重拾阅读习惯》,我听了以后颇为感动,信息爆炸的时代,微信、微博,好多人都在写作,都在发声,商业让每一个观点都在爆发。当我们静思以后,才发现应该去读书,读一些系统化的东西,这样我们才有机会整理自己的思想,反思我们的人生。
读书,读什么样的图书呢?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图书,我觉得这是一个大命题,从长远说,读书可以养身立命,从小处说,可以提高自己技能和观念。因此选书之事不可不察。
1选择什么样的图书,可能与以下几个要素有关
跟年龄有关。
幼儿选择好玩的,青少年选择学习的,中年人喜欢感悟的,老年人更愿意看经典的。当然,图书可以在年龄之间穿插,也可以跨越年龄来选择,无论选择什么样的图书无可厚非,只是根据领悟能力和需要大致划分。
碎片化时代,读书如何选择
跟兴趣有关。
兴趣,是选择图书最关键要素。有人爱好,有人爱好诗词,有人爱好评论,有人爱好三毛的,有人爱好亦舒的,有人爱好古代的,有人爱好玄幻的,有人爱好言情的,有人爱好武侠的,当然有人爱好成人的,没有欲望的人可以用来治疗一下,一般人还是少看。
跟生活状态有关。
有的人属于任务工作导向,这种人偏爱工具性图书,偏爱迅速提升,对生活有所助益的图书,这些人有些偏执狂,或许我属于此类人群。有些人生活比较安逸,工作压力不大,更加喜欢陶渊明的状态,喜欢陶冶情操或者深度探讨一些问题,这类人群更加喜欢中国古代的,有深度的文学作品。诗词歌赋、古文、现代散文都在选择之列。
跟读书目的有关
有的人读书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品位,有的人读书是为了提高某项技能,有时候读书是为了获得某种知识。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自己的需要读的书。
2选择读什么书,要根据具体需求来定
我的职业要求是技术服务和管理,我选择的图书基本上都是技术性图书和管理的图书。管理的图书涉及到营销,涉及到运营,涉及到团队,涉及到策划。
最近一年,我迷上了跑步和写作,跑步买了一两本书,写作买了几本,《故事工程》《三十天写小说》《成为作家》等等,这些图书都是自我提升类的图书。可能让我的心灵更加安静一些,正如白岩松所说,停下脚步,等一等你的灵魂。
平时琐碎的事情比较多,尤其是又要和政府部门打交道,我的时间真的有限,很多图书买了并没有看,或者没有看完,再或者读得不够深入。其实跑步也是这样,跑步的积极性我还是蛮高的,可是遇到雾霾天,早晨天亮的晚了,跑步和我的工作发生了冲突,我的跑量下来了很多。我的心里很矛盾,是该坚持还是延缓,是减少跑量还是压榨时间?
碎片化时代,读书如何选择
买了一本《断舍离》,我看了一些,现在还在读。我觉得断舍离可以用在任何方面,不仅仅是办公桌或者居住环境的收拾,在工作战略层面可以应用于业务的调整,在管理中可以用于绩效考核和人员选择,而放在自我提升的上面,例如跑步和读书。
读书,如果我用断舍离的理念来选择,我应该选择我最需要的书来读。当然书是越多越好,不包括成人小说。就目前而言,我是应该提高技能还是提高素质?我是应该提高管理还是提高理念?我是应该发展自己还是应该背怀天下?我是应该指点江山还是散游全国?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
根据我目前的需求,我优先选择的是管理的图书和写作的图书,两个都是技能,而提高我长久素质的诗歌和思想,只能退而求其次,把它放在后面。
3读书,不仅仅是数量,还有深度,还有反思
木兰宫的几位大神们疯狂的读书,疯狂的输入,我望尘莫及,他们写了很多感悟,很多读书笔记,让我叹为观止。
把书读厚,把书读薄,把书读成自己的。我觉得这是三个境界。
把书读厚,是真正理解了书的内容,感觉到了它的丰富。
把书读薄,是理解了书的内容以后,结出来的观点,是把书深深的印到了自己脑子里。
把书读成自己的,主要是把书里的内容和自己的人生想对照,用一面镜子,看一看自己,哪里变丑了哪里变俊了?还有哪些斑点?还有那些污点?
我的境界比较低,连第一个境界还没有到。而大神们的境界比我高多了,我可以慢慢的学,边学,边读,边照镜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