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被几篇关于仪式感的文章频繁刷屏,我也转发了几篇,但转发完,有人问我什么是仪式感,我竟答不上。
说起仪式感,人们都引用《小王子》中的话,小王子在驯养了狐狸后,狐狸对他说:“你每天最好在相同的时间来。……如果你随便什么时候来,我就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该准备好我的心情……应当有一定的仪式。”
“仪式是什么?”小王子问道。
“这也是经常被遗忘的事情。”狐狸说:“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人到中年,仿佛看淡了一切,而把这种仪式感看得很轻,记得小时候,过年的时候,肯定会买新衣服,三十那天贴春联,会收到亲戚们给的很多的压岁钱,俊说过年的时候岳父会做满满一桌子菜,会出去拜年,到处充满洋溢着欢声笑语。
清明节的时候,在我们老家会煮鸡蛋鹅蛋,用面做小燕子,打木头秋千,回老家上坟。
中秋节会给亲戚送礼物,吃月饼,赏月,那时候葡萄上市,会记得葡萄的香甜。
而现在,我们八零后也已经步入中年,年刚过完,回头想想,不知道何时,竟然把生活过成了没有仪式感,或者仪式感越来越淡化的日子,生活仿佛像冲茶的水一样,越来越淡,连续两年过年都没在老家,初一早上也没有了拜年的人的喧嚣,竟然都没给父母爱人自己和孩子买一身过年的新衣服,三十晚上也只是吃了一顿饺子,桌上只有三四个凉菜,连给孩子的压岁钱也是临时从钱包里凑出来的几百块钱做做样子。
从小一直就烦初一早上刚睡了两三个小时在五点半就被来拜年的吵醒,觉得早上刚嘻嘻哈哈拜年问好的人,一转头在院子里碰到又像陌生人,自己想要平平凡凡安安静静的生活,但是自己却在不经意间把仪式感给忽略了。
仪式感是人们表达内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必须是发自内心的,是为我们自己所认同和相信的。仪式感是我们为人生中一些重要的片段,罩上美丽的童话色彩,让我们短暂的生命获得意义。
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不用让我们在春节前就屯上一冰箱的食品,印刷的发展和透明胶带的发明也让贴对联变得如此简单,手机微信的普及让人们不用非要跑那么长的路去亲戚朋友拜年,甚至发红包的过程都被微信红包代替了。但是这种高效率高便捷的生活方式让每一个个体越来越分割,亲情越来越疏远,计划生育的推行,小时候一大家子几十口人聚在一起的场面越来越少,每个人只生活在自己的舒适区域内,仪式感越来越淡,年味越来越淡,生活也越来越平淡,而这些变淡是从我们变得随便开始的。
昨天一家人说起仪式感,与妻子孩子讨论了一番,孩子看到介绍仪式感的文章竟然委屈的哭了,我们很惊讶,她说她生活中没有仪式感,每天早上吃的饭菜都是一样的。。。。。。听到这个理由我忍俊不禁,但是静下心来想想,仪式感对我们成长的路上具有重要的作用。
孩子的成长需要安全感、存在感、成就感,也需要仪式感,每年过生日的时候,妈妈都会包饺子,炒几个菜,也会送生日礼物,每一个孩子都需要这样富有仪式感的时刻,需要这样独特的一天,这一刻他是世界的中心,感受到关系给他带来的力量。
有一个朋友说,他从来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家里也从来没有什么仪式感的事情,父母没有任何兴趣,爱好,每天就是吃饭、睡觉、干活,甚至都没在好好聊个天,从小他跟姐姐就生活的提心吊胆,生怕做错一件事,打碎一个茶杯而被惩罚。长大后,他对家没有一点归属感,很少与父母交流,已经很多年没有回家过年了。
中国有句开玩笑的话,孩子是自己的好,老婆老公是人家的好,这个与婚后的浪漫有关,也仪式感有关。无论恋爱时的激情四射,生活终归是趋于平淡和重复,有的家庭甚至变成一地鸡毛,互相的冷漠只会换来进一步的冷漠,只有互相看见才会带来幸福,互相看见就需要增加仪式感来实现。
仪式感就像平淡生活中的一首诗歌,就像喝淡的茶壶里加入的新茶,就像吃烦了清茶淡饭中精心烹饪的一道荤菜,就像无数重复黑夜里挂起的一个羊皮红灯笼。在每天的忙忙碌碌,周而复始中,让自己逃离出心理舒适区,做一些改变,能让人们在生活中收获值得一生回味的记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