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清淡误国

清淡误国

作者: 李远儿 | 来源:发表于2019-05-11 11:47 被阅读0次

  千百年来,魏晋清谈之风一直是文人雅士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时至今日,我们仍反复评说,不断的讨论与反驳。清淡是那时的一种风流一种学术的探究。然而,什么是清淡呢?清谈误国吗?

  就到清谈就要追溯到东汉末年时期。那是的清谈,并不叫做清谈,而叫做清议。东汉末年,士大夫们有了品评人物的风气,被称为清议。以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政事的不满,同时也是为了拯救整个东汉,希望引起统治者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流逝,清议慢慢变成了清谈。有实质性的东西变成了空虚的东西。就一些玄学问题地析理问难,反复辩论的文化现象。玄学就是谈老庄之道,讲道家的保全自己,讲道家的出世。清谈的最高境界是儒家与道家的融合,两种思想的会通,然而这只是一个理想的状态。

  所以清淡实际上是一种学术与文学的发展,而误国则是一种国家的政事,要求实干。所以这样来看,清谈与误国,实际上是两个领域的。当我对清淡理解为只说不干时,当着国家发展的非常好时,清谈也并不会影响整个国家,还会提升这个国家的文学水平。当我对清谈的理解为知行合一时,就算当这个国家的前途不顺时,清谈中的一些讨论结果也会使这个国家变得强大起来。所以清谈是不会误国的。那为什么会出现清谈误国这个典故呢?

  到了魏晋时代,司马氏是用不正当的手段上台的,所以大部分的文人是反对他们的,经常会讨论他们施政的得与失。司马氏当然无法接受的,因为这样是无法实现他们统一的理想。所以就要大开杀戒,杀掉谈论正事的文人,正始名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正始清谈玄学,归根结底,意在探讨清静无为的政治方略,他们对此也直言不讳。竹林七贤发言玄远,口谈浮虚,却是为了逃避现实政治。因为那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时代。而我们今天要谈的主人公是王衍,王衍是中朝名士。中朝名士便是前两者的交叉。中朝名士们生活在西晋惠帝司马衷到西晋怀帝司马炽这一段时间当中。这一段时间,可是当时在西晋中最有名的是八王之乱,同时也是八王之乱结束了整个西晋。司马炎在当上皇帝以后,认为自己轻松篡夺了曹魏的宝座,几乎没有遇上什么反抗,他觉得这是因为曹魏分封不力,未曾发挥同姓王藩屏皇室的作用。于是他便以上台便纷纷了27个同姓王,并大大提高了宗王的地位,加强了宗王的权力,可以拥有一定数量的军队,甚至可以进入权利中心。但他没有想到,薄薄的亲情纽带,根本记不住狂躁的权欲。兄弟反目,分外眼红。司马炎一死,坟土未干,宗王之间就互相厮杀开来,他身后的西晋二十六年中,这厮杀就占据了16年,史称八王之乱,这是擅打如意算盘的司马炎都没算准的。这下八王之乱耗尽了西晋的所有力量,就算是神仙也是无法挽回这个残局的。更别说一个普通人王衍了,所以王衍只是那时权力争夺之后的牺牲品,不幸的他生在那个时代,所以正好他就带上了清谈误国这个帽子。他是一名清谈的高手,但并不是名丞。王导与谢安都既是名士又是名丞,因为那时候的东晋在乱过以后,人们已经开始休养生息了,而二人的政治方针正好都是道家的,强调无为,所以他们便有了名丞的称号。

让我们来总结一下吧,清谈是为了更好报国,而误国则是政治方略不妥造成的。二者并无直接关系,但有一些间接的关系。但是我现在所说的清谈就是东汉末期的清议,并不是只会说不会实干的类型,这样只会导致空谈误国。要做到知行合一,才会实干兴邦。

 

相关文章

  • 清淡误国

    千百年来,魏晋清谈之风一直是文人雅士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时至今日,我们仍反复评说,不断的讨论与反驳。清淡是那时的一...

  • 2017-11-17

    空谈误国,文人误国

  • 清淡清淡

    今天早上早早起来去考试,啦啦啦考试形势与政策起来的时候迷迷糊糊的因为平常早上没课都起来的比较晚会睡个大大的懒觉一觉...

  • 空谈误国

    【韬光养晦,把握基调,埋头苦干,莫说大话】:以下两篇文章,链接在一起看,保持清醒的头脑。 ...

  • 清谈误国

    魏晋清谈之风,历代之责甚矣。玄之又玄,谈之不济,言之不用,无实效之能,无治世之道,谬论误国矣。 大旱千里,而不知稻...

  • 美人误国

    在2016年里遇见了一个女孩,普通的一笑而过,慢慢的却走进了她的生活。她总说某某某你怎么这么贱,他笑了说我愿...

  • 美人误国

    江山如此多娇 初读李延年: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

  • 空谈误国

    主题:傻逼啊傻逼 事件:群里一个傻逼转了一个蹭热度的微博,进来就恶意揣测,看得很愤怒 即时反应:对抗,想骂人 身体...

  • 奸臣误国

    看到卧薪尝胆的故事,书中讲到吴王本意是欲杀了勾践,但是因为他身边的大臣伯嚭收了越国的贿赂,而为之求情,因而放过了勾...

  • 清谈误国

    《世说新语·轻诋第二十六》第11条讲了一个故事: 桓温北伐,进兵洛阳,经过淮河、泗水等北方沦陷区时,与一帮手下兄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清淡误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chxa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