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子故事
周武王兴兵伐纣。牧野决战,纣王兵败自焚。武王攻入商都朝歌,商朝覆灭。在这商周变易之际,箕子便趁乱逃往箕山(今陵川棋子山),在箕山(今陵川棋子山)过起一段短暂的隐居生活。求贤若渴的周武王访道太行,在陵川找到了箕子,恳切请教治国的道理。武王向箕子询问殷商灭亡的原因,箕子不说话,因为他不愿意讲自己故国的坏话。武王也发觉自己失言了,就向他询问怎样顺应天命来治理国家。箕子于是便将夏禹传下的《洪范九畴》陈述给武王听,史称箕子明夷。武王听后,十分钦佩,就想请箕子出山治理国事,重用箕子。但箕子早对微子说过:"商其沦丧,我罔为臣仆(殷商如果灭亡了,我不会作新王朝的臣仆)。"(《尚书·微子》)他不愿作周的顺民,因此不肯再出山,武王无奈而走。
明夷考释
《诗.周颂.振鹭》:振鹭于飞,于彼西雍。我客戾止,亦有斯容。在彼无恶,在此无斁。庶几夙夜,以永终誉。
《国风·邶风·燕燕》: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诗经 大雅 卷阿》:“凤皇于飞,翙翙其羽。”
《小雅·鸿雁之什·鸿雁》:鸿雁于飞,肃肃其羽.鸿雁于飞,集于中泽.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国风·邶风·雄雉》雄雉于飞,泄泄其羽。我之怀矣,自诒伊阻。雄雉于飞,下上其音。展矣君子,实劳我心。
综上:明夷是一种鸟,至于属于哪一种有如下几种观点:
1.明夷为鸣雉,明夷之夷,就是雉。“明”也是一个通假字。“明”又通“鸣”,李镜池、高亨等先生皆主此说。“明夷”就是“鸣雉”,意思是正在鸣叫的雉鸟。
2.顾颉刚氏力驳旧注,认为“‘明夷’二字当是一个成语,故《周易》取以为卦名,如‘无妄’、‘归妹’之类。”关于此卦含义,顾氏说:“窃以为此卦离下坤上,明人地中,简直就是暗晦之义。”所以他释“夷者,灭也,明灭故暗晦。”爻辞中“箕子之明夷”不过是讲“箕子的晦气”罢了(《古史辨》三册第1…6页)。
本人结合各家所言综述:明夷是一种象征的写法,振鹭、燕燕、凤皇、鸿雁、雄雉都是带有翅膀的动物,但是写鸟不是鸟,是古人对君子的比喻,初九爻中明确了这种暗喻。
《明夷》:利艰贞。
翻译:在艰苦的环境下贞卜吉利
初九,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
三日不食
《论语》: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孔子参加国君祭祀典礼时分到的肉,不能留到第二天。祭祀用过的肉不超过三天。超过三天,就不吃了。)
翻译:明夷这种鸟即将飞走,捶打着它的羽翼。君子的行为,三日不曾吃东西,加紧前往,新主人有话跟你谈论。(暗喻武王伐纣以后,箕子要走了,急忙请教之意)
六二,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马壮,吉。
夷字
《诗·周颂》:彼徂矣,岐有夷之行。——平坦
《诗·周颂》:降福孔夷。——大
《诗经·商颂·那》:"我有嘉宾,亦不夷怿。——愉快
"夷"代指东方部族,指善于射箭的名族。《玉篇·大部》:"夷,蛮夷也。"
翻译:明夷之鸟,左腿被射中,用强壮的马拯救,吉利(此处是箕子逃跑被射中,还是武王伐纣之伤不得而知)
九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贞。
《新本竹书疏证》:遂狩于管。十四年,王有疾,周文公禱於壇墠,作《金縢》。十五年,初狩方岳,誥于沬邑。
翻译:明夷在南方狩猎,得到他的首领,不要疾病贞卜。
《新本》中描述了武王“狩”的两次经历,第一次是伐商以后,于管地,也就是三监之乱中管叔的地方。还有一次是方岳,在甲骨文记载中,有很多祭祀“岳”的(酉卜,㱿,〔鼎(貞)〕:尞(燎)于岳*三豖,卯九□。),它其实是山川的代表,如果观察武王的事迹,再结合九三爻辞,可以初步判定,此卦是武王伐纣以后,得到政权,同时也暗含武王患上疾病,此病是不是九二爻的左股疾病不得而知。
六四,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于出门庭。
翻译:谁能来辅佐我内心(左通“佐”,辅佐,腹,内心),获得明夷之心呢(象征正大光明),必须出门迎接(《新本竹书》:十六年,箕子來朝。《史记士大夫•宋微子世家》:武王既克殷,访问箕子。。。。於是武王乃封箕子於朝鲜而不臣也。其後箕子朝周)
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贞。
翻译:箕子就像明夷之鸟,利于贞卜
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
翻译:(管理国家)不明白(历史),这样很愚昧,开始能上天(君权天授),最后还是会入地(替换)
综述:此卦整体讲明夷,其实就是把明夷比作光明正大的一种吉祥之鸟,它是王朝兴衰的关键,明是光明,夷按照周的诸多说法,就是大,这种鸟就是大明,有学者比作太阳鸟,也可以,通过六五可知,此卦是把箕子掌握明夷之道,也就是国家存亡的关键,初九是武王为了获得明夷之道,不吃饭去追赶,为了得到明夷之道,遍访箕子,到了六四爻辞,武王出门庭迎接箕子到来,六五发现箕子(武王胜殷,杀受,立武庚,以箕子归。作《洪范》)有明夷之道,上六就是商周对比,整个卦既能体现武王求贤若渴,也能表现箕子明夷之道,一个是求明夷,一个具备明夷,君子相惜,两者都是明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