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读了莫言的《晚熟的人》。第一次对“晚熟”这个词有了认识。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然后开始思考自己,发现自己可能是属于晚熟的类型,不是可能,应该是确定。
晚熟的人,在我的理解之中,就是什么都比别人晚半拍。别人开始懂事了,你还是半傻状态。用我父母的话说我就是这样。然后我自己发现自己也是。我不但什么都比别人明白得晚,自然做得也晚。但是,我觉得这还不能全是晚熟。只能说“懂事”。按照正常的惯例和人的模式来说。就是你懂事太晚。
那么晚熟到底该如何解读。晚熟的人应该是“大器晚成”的气候。晚熟自然要经历的东西比别人多,时间的沉淀这个过程也是积累和考验。如果一个人四十岁或者五十岁才熟。那么他她前几十年可能就是经历太多的沉淀。而这些沉淀就是沉淀你的如何熟。晚熟的人,是慢慢熟。这个漫长的过程,得磨去你多少东西,你得经历多少风雨摧残,岁月的洗礼。然后一步到位,用一年的时间做到了早熟的人十年做到的事。这就是一鸣惊人吧。然后因为经历了几十年的经历和阅历的积累,路因此而越走越宽。
“有的人少时胆挺大,长大了胆就越来越小了。有的人少时胆挺小的,后来长大了胆子却越来越大了。这就是早熟和晚熟的区别。”
如果从性情的成熟来讲,什么样的性情才叫成熟。从自我成长方面来说,也有早熟和晚熟的区别吗?
从我来讲,我就是性情和自我成长都是晚熟型的。有些道理和程序我到四十岁才明白它的适用性。但是那些早熟的人可能二十多岁就懂了。我四十岁才开始要求自己去做的事,她们二十几岁就做了。
因为她们早熟,做得早。到现在她们就已经开始享受了。我却还在追逐的路上。
但是,如果说从精神境界和生活智慧来讲。因为我晚熟,我经历的沉淀,让我在这两年就领悟和积累了她们这其实年都领悟不到的东西。而自我成长方面。她们因为一切已经早期熟过了,后来一切都成型了就不再拓展自己了。而我了,因为前期吃了这方面太多苦和痛。所以,我现在开始追逐,也更明白自己要什么。比她们早熟的人做得更加坚定和坦然。所以,我两三年时间就超过了她们。
不过早熟早享受,后来了?好像路就变窄了。可能是人过了巅峰期以后就只会往下坡路走了。这并不是说他越来越差,而是因为有了和前面的比较。他就显得比以前差了。
晚熟的人,因为前面太差,后面哪怕好一点,也觉得比以前更好。可能一直没有巅峰期,也可能有。反正晚熟,就是无限扩大熟的期限和范围。你会一直继续晚熟。
无论早熟晚熟,熟过了可能不会再继续熟了。也可能还会继续熟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