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伯早早就结了婚。媳妇是临村的姑娘,可是一天书也没念。二妈长得膀大腰圆,比二伯高出半个头。在我小时候的记忆中,她的脸永远都像是浮肿似的,又大又圆,一双眼睛被挤得眯缝在一起,经常有眼泪冒出来,眼角好像总挂着眼屎。我经常纳闷二伯这样一个文化人怎么会找这样的媳妇,后来听爸爸说,爷爷奶奶当初给二伯找媳妇的标准就是体格健壮能干活的。那时候娶媳妇的标准和现在大不一样,马大三粗比弱柳扶风更好找婆家。
二伯和二妈生了一男二女。结婚前十年和老人一起过,一大家子共计13口人。当时爸爸在县城里读高中。
爸爸比同班同学至少大四岁。爷爷虽然勉强同意他上学,但是也没指望他能有什么出息。每当家里忙不过来,他就需要弃学,跟着爷爷下田,啥活都干,扶犁捻种,这是小孩子最常干的活计。
爸爸迫于父命,小学读得七零八碎,一年只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能去上学。
听爸爸说爷爷家有块棉花地,自己家种的棉花纺成线,一家老小一年的穿衣问题就能解决了。
一天爷爷让爸爸别上学,跟着他去捻棉花种,爷爷在前面刨一个坑,爸爸在后面往里面撒种。我从来没看见谁种棉花,我问爸爸棉花的种子什么样,爸爸说就是一簇一簇的。
爷爷在前面,小孩子在后面,一个坑里一捻种子。眼见太阳落山,爷爷却没有停下来的意思。都说小孩子没长腰,从来不会感到腰酸背痛,所以只要爷爷撑得起腰身就永无歇息之时。
小孩子终于想出一个办法。他把捻种子的手掌张开,手指放松,一把抓上去,一捻变成一大把。这会儿效率是贼高,几趟地垄转过来,种子就不够用了。
爷爷直纳闷,今天的种子怎么拿少了。一向精明的爷爷压根没想到这小孩子累得不行,想出“损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