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底,校刊《成蹊》面向全校征集8个栏目作品。
借助这个机会,我决定在班上进行一次作品征集。理由有三:1.全班性地参与一项活动,有助于学生竞争意识和集体意识的培养;2.孩子完成作品的过程,也是艺术素养培养的过程;3.部分栏目需要家长辅导孩子或是与孩子共同完成,这也是不错的亲子过程;4.其中有一个栏目是“育儿经验分享”,这个栏目可以促使家长梳理与孩子相处的点点滴滴,整理反思可以促进自己成长,也能带给他人经验,这应该也是一种享受。
11月初,根据校刊征集赛的相关要求,我拟定了“晨曦号”的作品征集公告。起初,我担心得不到家长们的支持。毕竟,家长们各自有自己的工作,大家都非常忙碌,这次征稿,无疑会给他们增加负担。但既然已经决定要做这次活动,那就要尽量做出成效,形成影响。于是,我在群里动员了家长,好几位家长立刻响应,开始报名。但这种势头还不够热烈,我还是担心。星期五放学时,我又给孩子们做了动员工作。为了激发他们能够积极完成作品,我还动用了加分的激励。
周末两天,邮箱里陆陆续续收到了家长们发来的资料。不少家长也在微信上发照片,发视频,让我知道孩子们正在积极认真地准备作品。看着家长和孩子们参与的热情,我的担忧放下了,心里满满都是感动。
星期一,整理了邮箱里收到的资料,把孩子们的纸质作品一一收起来。
星期二,腾出时间整理每个同学完成的情况。收到纸质和电子材料共计122份,平均每个孩子完成了2件多。有的孩子完成了所有项目。
看着眼前的这份统计表,我不禁感触良多。
感触最深的是家长对老师工作的支持。我大概数了一下,完成两项及以上的有近30个孩子。而这些孩子的家长,无一例外,都有着繁忙的工作。即便如此,仍然抽出时间和孩子一起响应老师的号召,尽可能多,尽可能好地去完成。作为老师,此时的幸福感就是能得到家长的支持。毕竟老师的教育,只有得到家长的全力支持,才能达到成效更大化。
我一一打开看了家长们发来的电子文档,特别认真阅读了家长们的育儿心得。每一位家长都是谦虚的,在把电子文档发过来的时候,总是附着一句话,文采欠佳,请老师多修正。当我认真阅读着这一篇篇心得,心里涌动着感动和温暖。这一字一句,都是发自肺腑,每一篇都是动人的佳作。流淌自内心的,一定是最美的!我想,这些家长在键盘上敲击出每一个字的时候,脑海里都会浮现出孩子的笑,孩子的泪,与孩子相处的一个个温情的瞬间……而那些情感与经验,在这样的温情中一点点流淌、沉淀。于是隔着屏幕的每一个字,都饱含温度。愿意认真为了孩子思考的家长,你的孩子还你的将会是一个接一个惊喜,定不负你今日的付出。
当然,这次有几个孩子一个项目也没有完成;也有育儿心得从网上摘录的现象。我想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能够陪伴着孩子成长的每一步,无奈工作繁忙,有时力不从心;也有家长带着两个孩子,精力更是有限,我十分理解。但是仍然希望家长们能够尽量少错过孩子的每一次成长,毕竟孩子只成长一次!
本次各个项目的征稿,除了推送到校刊参选外,“城西附小晨曦号”公众号将每周一期进行推送。敬请期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