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时师度,悟时自度。
总结自己的认知和经验;
检讨自己做不足的言行;
不省非不悟,那会倒退好几步!
《自修五字心法》:
定、静、安、虑、得。
此世把握此身,
修练自身,自心,自性,自行。
焦躁不安,心就不定;
"多虑"不是不对,而是要做到(非知到)抓大放小,否则就止步不前。
![](https://img.haomeiwen.com/i26603098/7681e82860823b69.jpg)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三)
若大乘人,若最上乘人,闻说《金刚经》,心开悟解。
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慧,常观照故,不假文字。
譬如雨水,不从天有,元是龙能兴致,令一切众生、一切草木、有情无情,悉皆蒙润。
百川众流,却入大海,合为一体。
众生本性,般若之智,亦复如是。
善知识!小根之人,闻此顿教。犹如草木根性小者,若被大雨悉皆自倒,不能增长。小根之人,亦复如是。
元有般若之智,与大智人更无差别。
因何闻法不自开悟?
缘邪见障重,烦恼根深。
犹如大云覆盖于日,不得风吹,日光不现。
般若之智,亦无大小,为一切众生自心迷悟不同,迷心外见,修行觅佛。
未悟自性,即是小根;若开悟顿教,不能外修,但于自心常起正见,烦恼尘劳常不能染,即是见性。
善知识!内外不住,去来自由,能除执心,通达无碍。能修此行,与般若经本无差别。
![](https://img.haomeiwen.com/i26603098/6c0d345e5ee9e05c.jpg)
善知识,一切修多罗及诸文字,大小二乘,十二部经,皆因人置。因智慧性,方能建立。
若无世人,一切万法本自不有。
故知万法本自人兴,一切经书,因人说有。
缘其人中有愚有智,愚为小人,智为大人;
愚者问于智人,智者与愚人说法,愚人忽然悟解心开,即与智人无别。
善知识!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
故知万法尽在自心,何不从自心中,顿见真如本性?
《菩萨戒经》云:「我本元自性清净,若识自心见性,皆成佛道。」
《淨名经》云:「即时豁然,还得本心。」
善知识!我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是以将此教法流行,令学道者顿悟菩提。
各自观心,自见本性,若自不悟,须觅大善知识,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是善知识有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性生,一切善法因善知识能发起故。
![](https://img.haomeiwen.com/i26603098/8c52c704f3f45820.jpg)
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需求善知识指示方见;
若自悟者,不假外求。
若一向执谓须他善知识方得解脱者,无有是处。何以故?
自心内有知识自悟。
若起邪迷、妄念颠倒,外善知识虽有教授,救不可得。
若起正真般若观照,一刹那间,妄念俱灭。
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善知识!智慧观照,内外明徹,识自本心。
若识本心,既本解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