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今天终于写完了所有的论文,期末复习就可以在明天提上日程了,但还是很想趁着今晚写完上次意犹未尽的《小王子和他的花》。
·夜半的文字
先前有人对我说,我就像深夜文字主播。
一直习惯在比较深而安静的夜里去想很多的事情,而其实只有夜半的文字才能读懂人的心。有时候因为现实里没有人能说那些话,有时因为有些事是注定只能藏在心里的。这世界上很少有人能听完别人的故事了,这是每个人共有的感触。
因为有时在深夜打开space的电台,看到的亦是他人满满的、自己对自己说的悲欢。很多真实的事情难以轻易说出口,也不存在可以毫无顾忌碎碎念的地方,甚至每个人对这人间风景的所感亦大不相同。
那位同学对我说,就像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的邓超。
我借着依稀的记忆大概记着邓超饰演的是一位深夜的电台主播,但有一个让人很感动的细节就是那还是有人去听的电台,甚至会有人觉得得到感触。但我从来不知道我每次敲出来的碎碎念有没有人看。
其实无妨,不过也只是需要给自己看了。很多人说,看我写的文字觉得我像是一个很热爱生活的人,甚至怀着“对人间的热爱和歌颂可抵岁月冗长”的期盼,但其实在不怎么对别人开放的空间里写满了悲观。
我曾经在space上读到过别人的话:写遗憾能激起人的共鸣 / 万物都走过了,而你走不过。
其实每个人都需要输出的,不然都会憋坏的吧。但是如果有人能在现实里听完了你所有的故事,谁愿意在深夜自己跟自己讲呢。有一天我用外文发了一条说说:“J’aimerais vraiment avoir quelqu’un qui puisse parler en réalité.”有一个我不认识的人给我留言:here.
我确实感动,但是安慰都只是好讲的。什么时候起我觉得让一个人从陌生变得熟悉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了,从来不会担心社会交往的人也会担心起社交了。一个人的时间越来越多的时候,常常也会觉得有些挫败。但还好在已经生活了四个月的地方也能找到好多个很温暖的人们。
夜里是会让人想很多的,但从来都不会为了避免多愁善感而早睡,甚至喜欢在夜里出门看看城市里的人们,但是这种机会很少。
但要相信,每个人在深夜里的言语都最接近内心。
evening·记录杂念
好像喜欢把生活过得很温柔不是有很多人欣赏的,文字写得轻而不实好像也没什么可读的意味,甚至有人讨厌这种行为。
“我们虽然在同一个世界,在心底里却又像是来自不同的星球。区别只在于形式,只在于你抛出的文字竟有多少人能听见,并心领神会。”
有一天我和大徐说很想念以前晚自习的时候和大家愉快地玩耍,她说她想念每天晚上回家的日子,因为可以想干什么都可以。而现在不知道有一种干什么都虚无的感觉可是时间又过得太快了。
真的就到了我们期盼了整个上半年的下半年,马上就跨年了,我想起那一句“要一起去上海跨年”都泪流满面。最怀念的除了晚自习和同学们谈天说地聊到愧疚感满满但还是第二天继续,还有晚自习下课夏天雨天和大徐撑着同一把伞冬天裹着她的围巾。
I found less people could believe the world filling with good things.But I were really tired of seeing bad.
有时候我是真的害怕会陷入无穷无尽的没有动力之中,害怕有一天现实以它的形式告诉我,哪怕还是有机会的但是我就是错失了。但我到了今天,实际上还什么都没有准备。
juice· 学习
选修的社会学课程上认识了一位主修佛学专业的老师,说了很多关于佛教的东西,神秘的东西总是会让人觉得很好奇,但我从去过敦煌以后因为文学艺术的魅力就对这种神秘产生了更大的好奇。几个星期前看过只有两集的纪录片《莫高窟和吴哥窟的对话》,忽然觉得以后去敦煌做个研究者是不是也是一件很棒的事情。
有一句话说得很对呢,“在无法真正了解事物的特质之前,大概也无法真正地去喜欢它吧,而常常会因为感动而有一种悲伤。”虽然我还没真正地热爱那些经典,但那些大漠里见得的事物,是我甚至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感动。
但我觉得古老事物的残损总是因此给人一种悲伤感,而因为历史过于漫长的缘故,看着纪录片特效下的时光叠影时人也会产生无限的渺小感。它本就身处大漠里了,在大漠里的人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大概是无法忍受的渺小感了,会无限想念熟悉感。而那些艺术何以给人那么大的震撼呢,我也说不清楚,我能理解为什么很多人要为之垂泪,但说不清为什么而感动。
但它一定是足够震撼的,唯物者对宗教毫无接触与认识,但艺术品着实是令人感动的。就像最近那个综艺节目,借评委的话说,观看它是用来练心的。
学习也是用来练心的。有时觉得自己的高中像极了大学或者说它是一个有点比大学提供的平台和机遇更多的地方,已经很是一个凭借热爱而满足自己的过程了,不那么拘泥。
那时的我也很喜欢忙里偷闲,考前几天都能花上好几个小时敲下文章。我发自内心地觉得自己倒退了很多,思考的东西、思想和所得都没有以前那么多了。
我觉得拥有人文细胞的人真的无力停止思考,但不知为何总觉得接触的东西真的太少太少了。
我很仰慕我的哲学老师,她让我产生了想学哲学的念头。事实是当时填报苏大时的最后一个志愿就是哲学但是我为什么还是卑微到现状。感触就在于每次听她说话,或者读她的文字,都会觉得经历过越多,见过越多,读得越多的人能思考得更多,而在那种生活经历下的见解都是具有深度的。
最近读的书和最近读的他人微博,都让我有无限的羡慕之情。
但是我除了对着没有热情学习的书文,连写出来的东西都无心。
warm· 温暖
过了冬至日,太阳从南半球回归,温暖就在不远处了吧。
这个星期收到了来自学生会的朋友们和学姐们的无限感动。
我想起初来大学时,因为高中过于辛苦的组织都不想加入组织,但是还好我最后没有错过那些美好的人。
词不达意的时候,我都觉得不如感受。
to be called all about you.
最后我想说一个很深刻的感受,
我理解了那些不想毕业想永远念书的人了。
为什么我喜欢外文
却又独爱用中文敲出的文字。
欢迎关注个人微信公众号:
一隅 雅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