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有利益的地方就有人,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有的人为了利益奔波劳碌,有的人为了利益不择手段。

有人只见眼前的利益,有人考虑长远利益。
利益分为:自己的利益和他人的利益。
他人的利益又分为:私人利益和公家利益。
可能有人说:“我不为利益。”那他一定是为“名”了。
这其实都是自己的利益,要么是物质的,要么是精神的;要么是短期的,要么是长远的。
如果这世上真有一种纯粹付出不图回报,我只能想到有些父母对子女的爱相对是比较无私的。
关于利益的几种模型:
利人利己、损人损己、损己利人、损人利己、利己不损人、利人不损己
相互对应关系:
利人利己——损人损己
损己利人——损人利己
利己不损人——利人不损己
所有人都追求利益,到很少人去把握这里面的平衡。
佛教讲究因果关系,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其中是大有道理的。
世间所有一切都是相互依存关系,互为因果。
有光明必定有黑夜,有黑夜也必定有光明;
有老师必有学生,无学生则定无老师;
鸡和蛋、父母与儿女、买家和卖家、种子与果实……
以上这些都是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的。

A和B都是R公司的职员,经过几年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资源和人脉,却被R公司疯狂压榨。A和B都不满足于现状,为了更高的收益A带着在R公司获得的资源直接加入了H公司。B也很受诱惑,但出于道德因素选择了跳出原有的环境开始自己创业。
几年后,B创业失败,并欠下了一身的债务,而A在H公司得到重用,获得年薪上千万的收益。
B既后悔又不服气,又尝试了几次创业,经历辛酸历练后也算小有成就,而A已经风生水起。
从目前的情况看A明显更加聪明,抓住了眼前的利益,过上了普通人难以企及的幸福生活。
可剧情并未就此结束。由于H公司非正当经营,A受到连带被没收所有资产,并且所有获得收益都被判定为非正当收益,勒令全部退回,此外给予四年“公粮。”
B虽然受疫情影响,公司停止运营,并且失业,过上普通的生活。但每当他想起A,便自觉相当幸运。
我不想去评判A或B的利益因果,只想说选择真的很重要。
不同的境遇做不同的选择,无所谓绝对对错,但一定会有相应的因果。
在几种利益模型中,利人利己无疑是最好的双赢思维。利益他人必定会利益自己,正如稻盛和夫所言:“利己则生,利人则久。”
佛经里说:“欲知前世因,则今生所受者是,欲知后世果,则今生所为者是。”
我们今生的很多遭遇源于我们过去的所作所为,而未来如何,则取决于你现在怎么做。
至于该如何做?阳明先生的“四句教”早已告知。即: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