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从杭州到绍兴坐地铁一日游。
上午去了仓桥直街(开发的江南特色老街),
下午去了鲁迅的三味书屋,纪念馆,百草园以及书圣(王羲之)故里。
我们读书时代学过鲁迅的不少精彩的文章如:《少年闰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祥林嫂》、《纪念刘和珍君》、《孔乙己》、《药》、《阿Q正传》……
三味书屋的游客最多,排队将近半小时。
三味书屋陈设跟曾经课本里描述的一模一样。
它陈设和鲁迅童年时期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好学的事迹。
它从前是一个书塾,鲁迅小时候在那里读过书,现在是绍兴鲁迅纪念馆的一部分。
书屋正中的墙上挂着一幅画,画着一棵古松,树底下卧着一只梅花鹿。画前面是先生的座位,一张八仙桌,一把高背椅子,桌子上照从前的样子,放着笔墨纸砚和一把戒尺。
学生的书桌是从自己家里搬来的,分列在四面,鲁迅的那一张在东北角上。
当年鲁迅就在那里读书、习字。有时还画画,把纸蒙在《西游记》一类的小说上描绣像。
鲁迅的书桌上刻着一个小小的“早”字。字横着,很像一个还没开放的花骨朵,又像一支小小的火把。
这个“早”字有一段来历∶鲁迅的父亲害了病,鲁迅一面上书塾读书,一面帮着母亲料理家务,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把家里的东西拿到当铺去换了钱,再到药铺去给父亲买药。
有一天早晨,鲁迅上学迟到了。教书认真的寿镜吾老先生严厉地对他说∶“以后要早到!”鲁迅默默地回到座位上,就在那张旧书桌上刻了个“早”字,也把一个坚定的信念深深地刻在心里。
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再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毫不松弛地奋斗了一生。
关于“早”字给了我们非常重要的启发:
一:严师出高徒。寿老师把规矩和纪律定下来了,学生就一定要严格去执行。不容许有其他的理由去推脱和逃避责任,平静的接受自己犯规。
二:严于律己。
做一次好事容易,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
同理,当下决定了以后不迟到很容易。但是一辈子不迟到,不管是学习上课,还是工作,生活,都要持续保持提前早到就很难。
三:信念来自自我预言。当时鲁迅把一个“早”字坚定的信念刻在心里,这样等于提前给自己设定了一个目标,一个预言,一个未来关于“早”的方向,就是:时时早,事事早,毫不松弛。这是多么强的信念感和心力值。
试问,我们的信念和心力值是暂时的还是这一生呢?打算一辈子真学习,真研究,真思考吗?
三味书屋的来历
“三味”的意思为: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xīhǎi醋、肉酱)。
这个解释更把三味里学习的主要内容具象化了。
读四书五经,史书,诸子百家思想。
读经书像吃米饭稻谷香满溢溢,
读史书如美味佳肴,
诸子百家如调料肉酱鲜美无比。
不可辜负读书的美好时光。
人不可一日不吃饭,人也不可一日不学习,学习能多长本事。
鲁迅的学习方法:
这里要重点提到
“三到”书签
鲁迅的求知欲很强,他除了完成塾师规定的《四书》《五经》等功课外,还多方寻求课外读物,如《尔雅音图》《癸巳类稿》等等。
鲁迅读书并不死记硬背,而是注重理解和掌握。他曾制作了精美小巧的书签,中间写着: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朱熹《训学斋规》)。
因为他读书都按照“三到”的方法,所以比别人学得快,学得好,为此常得到塾师的称赞。
三到书签给我们的启发:
对应的就是核聚老师核心算法里第一步:学会一个东西,知道如何学会的。
那我们是怎么样学会一个东西的呢?
鲁迅的做法很明确就是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做到三个统一。
心到:
可以理解为:你心到了哪?
是否心无旁骛的学,
是否在排除一切障碍的学?
是否表面在学习,还是刻在心里学?
是否开启了心智之眼在学习?
眼到:
理解为:你的眼睛看到哪了?你看到了什么知识,
闭上眼睛,大脑能呈现完整清晰的画面吗?
有没有重复回顾,回顾的频率高不高?
口到:
理解为:朗读或者阅读有没有调用感官体验和刺激?
有没有回环诵读或者背诵?声音传到耳朵,耳朵是否一起配合使用?
心,脑,眼,口,耳全部调用起来,多层刺激,形成稳定的进步回路~
学习的本质是模仿加大量科学刻意的练习,
那我也可以做这样的书签,上面写上:心到,眼到,口到。刻意提醒自己如何正确的做。
鲁迅纪念馆里还有其他革命先烈的介绍:比如秋瑾原来和鲁迅都是老乡,在日本留学认识。这样历史人物马上鲜活起来,加深记忆了。
鲁迅还有两个弟弟。大弟是周树人,二弟是周建人。都是读书人,事业上的成就很高……
这次绍兴之旅有料,有趣,等于是考霸的内容结合的一个案例,触发机制去深化理解知识,积极主动去联想,由一个点一个细节推出一条线索甚至一个人的人生轨迹。
旅游景点背后的故事,值得去回味~
网友评论